换机不如换壳,年轻人为天价手机壳买单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153471.html 作者|熊悦 排版|佘宇翔 对于上班族晓陆来说,买手机壳几乎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有时候莫名想消费的时候,就会上拼多多或者一下买5、6个,反正不贵,经常随着心情换着用。" 学生党刘华同样是手机壳爱好者,每次选购都要在淘宝上花费很长时间精挑细选。 她喜欢能够表达自己一些生活态度的文字类手机壳,比如"打工艺术家""这个需求做不了",以及最近使用率极高的一只,上面印着俄国作家契诃夫作品中的一句话"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在一个崇尚自我表达和追求个性的年代,对她来说,手机壳也算是表达的途径之一,"一种态度的无言宣示"。 "我买的不是壳,是个性" 手机壳大概是社交媒体中最容易被种草的单品之一。和口红、护肤品、服饰鞋类等消费品相比,手机壳价格低、使用频次高,并且对诸多年轻人来说,"永远都不嫌多"。 市场调研机构NPDReaserch的数据显示,75%的智能手机用户会为手机配备至少一个手机保护壳,其中25%的人拥有不止一个保护壳。 可以说,只要在用智能手机,就会有购买手机壳的欲望和刚需。而为了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需要,一个五花八门的手机壳市场随之诞生。 相比各大手机厂商趋于同质化的手机外观设计,手机壳给消费者带来的想象空间的确要更大。 从造型、花纹到材质,都是商家可以发挥的地方。再高端一点,手机壳还可以和IP、潮玩结合,甚至是DIY。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撞壳",厂商可以说是费尽心思。比如材质方面,就有软壳(TPU)、硬壳(PC)、软硬结合(TPU+PC)、皮套、液态硅胶、玻璃、木质、毛线保护壳等之分。 在造型和花纹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从最简单的印文字、图片、插画、表情包,到奶油胶DIY,甚至各种让人意向不到的手机壳造型。 比如文艺向的手机壳,大概率逃不过这几位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作品,法国画家莫奈、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荷兰画家梵高、马蒂斯与毕加索……契诃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村上春树、鲁迅、胡适等的作品语录也是文艺青年们追捧的对象。比如搞怪向的手机壳,各种中老年表情包,综艺、影视搞笑人物等都是常见的元素。 DIY手机壳的发挥空间则更大。从最古早的镶钻手机壳,到近期火热的奶油胶手机壳,乃至伴随各类潮玩IP而流行起来的潮玩手机壳。在小红书上,与"奶油胶手机壳"相关的笔记有37万条,其中有大量教程内容,相关商品也多达万件。 另外,明星、网红们的同款手机壳也是电商平台上的畅销货。就连Burberry、Gucci、LV等奢侈品牌也都纷纷盯上手机壳的生意。比如LV在年春夏秀场推出的一款专为iPhone7/7Plus设计的小箱子手机壳EYE-TRUNK,售价在-4万元之间,远远超出手机本身的价值。 换言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出来的手机壳。而如果你要质疑使用者在手机壳这件事情上的选择,那么你大概率会得到"懂不懂什么叫做个性"的回答。 手机壳里的"大生意" 实际上,手机壳市场在国内的兴起要追溯到年——以iPhone与安卓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增长和普及。在此之前,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引以"耐摔"为傲,手机壳几乎没有什么市场。 不过年前后智能手机的崛起却改变了这种局面。 彼时,国内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深圳华强北的山寨机厂商迎来一系列"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同时,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以低价推动智能手机的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华强北山寨机市场大洗牌,上千余商户或退出市场,或转型做手机壳厂商。比如原本为山寨手机做硅胶手机键盘的做起了硅胶手机壳,做外壳的五金加工厂开始做金属壳,从事手机美容的商家则做起了水钻壳…… 尤其是围绕iPhone新机所生出的手机壳"赌壳"生意。每年苹果发布iPhone新机之前,华强北的商户则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或猜测新机的外观数据,赶在新机发布之前就开出模具、生产手机壳,利用时间差巨捞一笔。 如今,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几近达到"人手一部"的水平,对应的是庞大的手机壳等手机周边产业市场。 根据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智能手机渗透率整体已达95%以上。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同比增长13.9%。仅以手机出货量来计算,国内手机壳的需求量至少在3.5亿以上。 巨量市场吸引各路玩家涌入,而各家品牌、产商在手机壳的花样上费尽心力,自然也是因为有利可图。实际上,手机壳的利润可能比手机的还要高。 早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就公开表达过手机壳的高利润。"你们可能不太清楚手机行业,我有、、的。没什么利润,微利,但是不如卖手机壳。"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对相关从业者的采访,一款在某电商平台卖3.5元且包邮的四角防摔手机壳,尽管价格极低,但仍然能有至少10%以上的净利润。而这主要是因为大批量生产摊薄了生产设备和模具成本。 不过,手机壳本身是一个低技术门槛、低竞争壁垒的行业。只要确定手机壳的材质,根据手机壳的形状做模具,再批量生产就能拿到市面上出售。 而市面上的多数手机壳款式又难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一经推出市场就容易被其他厂商抄袭、复制。在维权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手机壳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而同质化的终局就是打价格战。在利润压力之下,不少玩家选择退出。 因此,单纯做手机壳生产加工并没有那么赚钱,转向做品牌、做个性化定制才可能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 比如将手机壳做出品牌的A股上市公司深圳杰美特,一方面为华为、三星、vivo等大型手机厂商供货,并且在美国市场发力自有品牌。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杰美特的ODM/OEM业务的毛利率为13.2%,而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则高达57.6%。 ZAKER新闻发现,在淘宝搜索"手机壳",平台显示出0-12元、12-36元、36-元三个价格带。其中,前两个价格带聚集的消费者群体最多,占据了9成左右。换言之,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价格在40元以上就属于"贵价"的手机壳了。 而那些价格在百元以上的手机壳,除了原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以联名、原创为卖点,或是在材质上有特殊之处。比如某手绘插画家推出的系列手机壳价格为97元,近百元的价格水平。香港手机壳品牌CASETiFY与海绵宝宝的联名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kf/10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核酸亭会撤吗方舱以后做啥用新冠患者别用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