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6/5959473.html

(图片源自网络)

十几年前,诺基亚是全球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常年稳居第一。后来乔布斯带来了苹果手机,群众纷纷叫好,诺基亚自己的塞班系统跟屎一样,又不愿用安卓,眼巴巴看着自己沉沦,却无能为力。

沉沦的是诺基亚手机部门,他的通信部门还在,现在也是5G的重要玩家。当年华为主做通信设备,手机基本可以忽略,诺基亚是两项都做,两项都强。现在身份转换,诺基亚主要剩下通信设备,华为通信,手机都强,也就十来年时间,换了人间。

我们来扯一下诺基亚的祖国—芬兰。

芬兰在古代一直被瑞典控制,到年,被俄国吞并,成为其附属大公国。这时候芬兰一贫如洗,沙俄也不太想管,就让他自治,有自己的官员,议会,货币。后来在最后一任沙皇时,才加强了统治。

二战时,苏联在和德国签了互不侵犯条约后,还是害怕德国侵犯。要增加安全感,就得增加缓冲区,于是对波罗的海四国提出要求,要在他们境内设军事基地什么的。

立陶宛等三国一看大哥下通牒了,执拗下去也没什么好果子,立马就怂了,欢迎王师驻扎。只有刺头芬兰,坚决不从。

芬兰人主要是怕答应得太过容易,苏联会认为他们是随便的人,后面会更随便的要求吞并整个国家。

流氓遇到小孩,向来是说一不二。苏联人怒了,集结50万部队,准备两周内拿下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说实话,这个想法是合乎实际的,毕竟芬兰一共只有万人,只凑出了12万部队。

然而战争一开始,苏联人就感受到了什么叫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像你本来是打算刷D音休息一会的,等醒过神来,半天已经过去了。苏联人此时感受到的不是光阴似箭,而是度日如年,他们在人数和装备上占压倒性优势,进展却极其缓慢。

毕竟芬兰也有优势。

首先,芬兰人明白不拼命就要亡国,都有必死的决心。其次,芬兰士兵熟悉地形,寒冬时怎么在森林穿梭,怎么寻找有利环境搞突然袭击,门清。还有就是,单兵能力强。

苏联一看玩不下去了,怎么办?撤兵是不可能撤兵的,面子上挂不住。撤回去大家就知道你很虚,尤其是被德国知道了更不好。

之前的进攻是兵分几路,这其实违背了毛教员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这个原则在法国是拿破仑一直在强调,总之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打不动之后,立马改为攻其一点,集中火力攻击一个叫曼纳林防线的地方,可以理解为芬兰的马奇诺防线。

德国人绕过了马奇诺防线,苏联人是强攻曼纳林,很快,防线被突破。

芬兰人顶不住了,要和谈。这时候法国总理发来急电,说兄弟们,再坚持一会,我们的5万援兵和大批飞机马上就到了。芬兰人一听,血气上涌,又顽强的干了一个星期。结果毛都没来,还损失了几千人。

芬兰人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过,然后跑到莫斯科去和谈。最后,割了一个省,赫尔辛基附近安排了一个海军基地给苏联。割掉的这个省的人不愿被占领,全都撤到了芬兰其他地方。土地被占了,老子房子也不要了,就是不跟你为伍。

二战快结束,苏联又动手了,不过这次没打多久,主动退兵了。主要是要抽调兵力去占领柏林,而且打得还跟之前一样费力。芬兰人见好就收,又去莫斯科拜码头。

芬兰人这时认清了一个现实,自己是个小国,而西欧的盟友都是嘴炮,自己必须和苏联搞好关系,急苏联之所急,想苏联之所想。具体而言,苏联担心的是列宁格勒,这个全国第二大城市可能被经由芬兰的武力所攻击,因为列宁格勒离两国边境线只有30英里。

于是芬兰在和西方保持好关系的同时,更多倒向了苏联,甚至因为顾及苏联的感受,而拒绝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随后芬兰成了苏联和西方之间的贸易中转站。

为了高效利用不多的人力资源,芬兰的教育体系旨在为每一个国民提供良好的教育,这和美国不同,老美其实是精英教育,对于普通人,则用快乐教育敷衍了事。

芬兰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名校毕业,社会地位很高,薪水优厚。感觉我们的教育处在美国和芬兰之间,我们为普罗大众服务,但人太多,不可能都培养成精英。

芬兰对研发也大力度投入,私人加政府的投资总和占GDP的3.5%,是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两倍,工程师数量占人口比列是全世界最高的。

诺基亚在年就成立了,最开始生产橡胶,轮胎什么的,后来又生产电缆等电信设备,再后来做手机,并攀上了巅峰。

诺基亚的历史,其实就是浓缩的芬兰工业史。与强邻作伴,由弱到强,逐步攀登,历经曲折,一直在路上。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欢迎分享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kf/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