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当蔚来ET5发布了VR/AR技术路线时,李想提出了激烈的批判与质疑,说蔚来异想天开,缺乏做产品的敬畏心。

但一味追求屏幕越大越多的理想,就是更合适消费者的选择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聊几句诺基亚的消亡。

诺基亚在濒临死亡的那几年,其实也折腾出过不少新东西。

最典型的要数诺基亚转战WP7系统之前的最后一款手机N9,在屏幕逐渐替代掉键盘机的时代,诺基亚N9已经背水一战地率先将曲面屏概念落地。

N9的工业设计也叹为天人,机身充满势能的微妙曲面在两端陡然收窄,顶部和底部都采用一刀切的直角设计,果断精准,克制而不无聊——如果只论设计,这绝对是一台有性格的产品。

屏幕与机身采用一体式设计,弧面玻璃让手机滑动更顺畅,没有任何物理按键,全部操作都由屏幕控制;W像素蔡司摄像头,×像素分辨率,外壳由聚碳酸酯一体成型,重量轻且强度高——看起来每一项都做到了极致。

但N9只发布了一周后其搭载的MeeGo系统就被宣布停止更新和维护,这台当年卖到了元的新旗舰被迅速战略性抛弃。

为什么?实体按键也取消了,甚至还有市面上未曾出现过的曲面屏,摄像头硬件行业领先,系统也是全新设计的,品质如此精湛、细节如此极致的诺基亚,为什么还是躲不开被淘汰的厄运?

因为即使有强大的设计与硬件,但诺基亚N9的体验仍然很差。

在安卓和IOS生态高速发展的时期,独立门户的MeeGo系统应用非常稀少——即使有W像素的蔡司摄像头,但没有美图秀秀等各种滤镜及图像社交软件的加持,再清晰的图片对用户来说也无法增加体验的乐趣。

与用图片纪实相比,用户更想要的是图片通过各种加工方式带来的可玩性以及方便与他人分享的社交信息属性。更别提诺基亚独立研发的最后一款手机Lumia,即使把像素做到了万,是当时iPhone5s万像素的7倍,但拍一张照片需要10s的储存时间——无法快速记录影像,消费者自然无法买账。

今天的手机用户,并不在意摄像头的像素究竟有多少,他们更在意拍出来的美颜滤镜怎么样,补光美白是否到位——这是用户核心的体验需求,而非一味地清晰。

OPPO焕彩补光手机壳

当今无底线崇拜车内屏幕尺寸与数量的车企们,像极了当年的诺基亚一样,自以为在像苹果一样创新,但在盲目的军备竞赛中离用户的实际体验需求越来越远。

不停加大加多的汽车屏幕,就像唯像素论的手机摄像头。

最典型的如高合,从HIPHIX到HIPHIZ,干脆在车内堆满屏幕,不管易用与否,不管车机与手机重复的应用与信息是否是资源与配置的浪费,不管过载的电子信息是否会干扰到驾驶安全与车内体验,更不管能量损耗、维修成本、操作便捷度、卡顿与死机的风险。

就像当年的诺基亚抱有“先把硬件堆满,总会有人感到诚意”的幻想一样,只想靠过度外显的硬件配置来证明自己的智能化,多少给人一种黔驴技穷与病急乱投医的无力感。

从拜腾到理想再到高合,车内屏幕越变越大、越变越多,不乏给人一种先把屏做大、再思考往里面塞什么内容的草率感,鲜有通过内容需求来定义屏幕尺寸与形式的做法。

诺基亚的体验差,不仅因为其只在意功能而忽略了体验,还有过分注重细节、而没有勇气比所有人都更进一步的认知陷阱。

功能机时代的产品研发注重强大的硬件质量和细致的工业设计,开发流程过于聚焦细节,导致每个功能都过度垂直,但都是在已有的功能基础上缝缝补补,缺乏舍弃与开拓的勇气,整体体验并不新鲜。

传统汽车同样如此,当奔驰新C级在本就精致的圆形出风口上进一步精雕细琢,当宝马iX在此前的水晶球头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水晶旋钮和座椅调节按钮......在单个零部件上的过度内卷,并没有为用户带来什么跨世纪的新鲜体验。

花越雕越细,但香味依旧雷同。

一些新势力在内饰设计上的极简做法,避开了“雕花”这个耗费功力的环节,避开了硬件设计上的品控和成本问题,也是在给自己一个比所有人都早出发一步、重新定义体验的机会。

比如一些车企已经逐渐放弃单独为空调系统做一块屏幕的冲动之举,无论是温度还是风量调节,旋钮的交互模式显然比屏幕更安全高效;

比如智己为了解决高架下匝道时提前变道排队太久、过晚变道又容易压线的行驶痛点,开发了可以清晰显示前方2公里车道状态的“空中领航功能”,让39寸贯穿屏不再徒有其表,而是真正为内容与体验服务;

再比如当所有人都在押宝横向屏的发展时,选择竖向屏技术路线的蔚来并没有卷入这场军备竞赛,反而另辟蹊径地提出了VR/AR代替车内一切屏幕的概念——虽然被李想质疑过于异想天开,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屏幕从“为智能化代言变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本身”的趋势。

先将屏幕究竟是横是竖、是大是小、是PillartoPillar的联屏还是悬浮式模组的争论放一边,从屏幕野蛮生长的怪圈中跳出来,给“大屏崇拜”退退烧,从内容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屏幕等硬件的“产能”,才是更可持续、也更高效的技术路线。

毕竟物理按键不是完全不好,触感可以解放视觉注意力,易用性极强;VR也不是万能的,眩晕问题不解决,就没法成为可以完全替代屏幕的选择。每一种技术都有体验上的优势与弊端,但盲目追求形式与功能,很容易忽略掉弊端对用户的危害,成为自嗨的诺基亚,死的不明不白。

过度崇拜大屏之前,还是先想好大屏究竟能带来什么,屏幕背后的生态又是否有足够颠覆的体验吧。

勿忘当年过度追求摄像头像素的诺基亚,最终却败倒在了美图软件面前。

你还可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kf/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