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微软发布01全年财报,全年营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8%,净利润同比增长8%。创立46年后,作为老牌巨头,微软的增长依然稳健——「大象」依然在起舞。

就在一个月之前,微软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全世界的掌声都献给了现任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凭借Azure云计算平台季度同比50%以上的增长,微软在其任上7年内股价暴涨6倍。微软甚至打破先例,将董事长和CEO双重王冠戴在了这位「金童」的头上。

有意思的是,很少有人看到,在纳德拉「重振微软」的高光背后,其实站着一位为老牌巨头「重启」按下开关的「老船长」——史蒂夫·鲍尔默。

作为前任微软CEO,「掌印」十四年的鲍尔默最为人熟知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在开发者大会以及NBA赛场的「咆哮帝」人设;另一件则是成功让公司「踏空」整个移动时代,顺便拖死了同样老迈的诺基亚。

微软第二任CEO史蒂夫·鲍尔默

视觉中国

一直以来都被网友揶揄的微软前任CEO鲍尔默,到底是确实无能,还是被人们低估了?他给今天勃勃生机的微软,到底留下了些什么?

巨头的惯性

史蒂夫·鲍尔默大概是「最惨」的CEO。

一个CEO卸任的时候最尴尬的,可能就是市场的掌声。01年当鲍尔默将一年后卸任CEO的消息传出后,微软股价大涨7.%,创四年来的最大涨幅。这看起来有些难以理解,鲍尔默在年1月升任为CEO后的十四年间,他让微软的年营收翻了近四倍。但是股价从未复苏,市值一直在亿美元左右徘徊。

史蒂夫·鲍尔默和比尔·盖茨

图片来源Quora

年,鲍尔默在盖茨邀请下加入微软。他的功勋就此一直陪伴着这家公司的成长。他先帮助微软买下操作系统产品QDOS,随后QDOS被包装成微软自己的MS-DOS,授权给IBM。这个举动颇为重要,几乎奠定了之后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统治地位。MS-DOS不仅成为IBMPC的默认操作系统,还向其他兼容机厂商授权。鲍尔默用每个拷贝5美元的策略快速提升微软在开发者和使用者心中的依赖度。

看到苹果Macintosh的图形用户界面的盖茨也在内部开启Windows研发。只不过Windows1.0和.0并不成功,挺身而出的鲍尔默在主管Windows开发时,发现这款产品远远落后于进程,承担了巨大压力。直到年,Windows.0面世,几个月追回IBMOS/多年以来的销量。

随着信息产业的重心从大型计算机转向PC硬件和软件公司,年即便一年的营业额还不及IBM一个季度,微软市值却首度超过IBM。根据当时统计的数据,Windows占据86.%桌面操作系统。

彼时,这家带着浓厚技术底色的公司需要销售力量巩固市场地位。「随着微软在80、90年代革了个人电脑的命,微软的销售部门在规模和重要性上都有所增长,无论在公司园区还是行业会议上,鲍尔默那闪亮的光头、魁梧的身材和洪亮的声音成为一种标志。用微软的话说,微软员工要么是Billguy——技术人员,要么是Steveguy——销售和营销人员。」路透社写道。

微软过去的成功可以总结为:PC时代,操作系统是连接操作者与电脑的接口。垄断了操作系统,相当于牢牢把握软件生态链的上游,所有应有软件都依仗它。

不过明眼人史蒂夫·乔布斯,当年却很独到的总结了微软为什么衰落,「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他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他们是改写收入数字的人,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有人说这是在影射鲍尔默。但实际上,乔布斯是在说:这是比尔·盖茨这个创始人的选择问题,他对CEO的选择决定了微软的衰落。

不过从比尔·盖茨这一边来看,鲍尔默作为PC时代带着微软持续发展的人,在业绩上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东西。很好的实现了比尔盖茨给他的使命——把Windows系统的价值「做到极致」。

起初几年,华尔街爱微软超过苹果,比起总是推出新项目的苹果,鲍尔默领导下的微软,更稳定,能够呈现好看的报表。即便在年金融危机下,强劲的营收让微软在信贷极度紧缩的情况下拥有足够多现金。备受好评的WindowsXP、Windows7、Office01等软件均在鲍尔默执掌之下推出。年,Windows操作系统拿下96.97%的市场,其中WindowsXP份额86.80%。

盖茨和鲍尔默CEO任期各自主要产品成就

图片来源CNN

但就像硬币的两面,过分注重营收数字的增长,导致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两大产品过于偏爱,一而再再而三错失发掘新技术的机会。

其实年,微软内部曾经开发出一款触摸屏电子书阅读器,后被取消的原因是「不像Windows」。对于惯性的摆脱并不容易。01年的CES上,当鲍尔默被问到,「微软下一步会怎么走时」,他回答「总之在微软,没什么比Windows更重要的了。」

但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变化,鲍尔默真正的「失败」,恰恰在于他专注于把PC时代进行到底,而应对一个全新的移动时代到来,他却觉醒太慢了。

年,苹果推出iPod。两年之后微软内部才想说去抢夺这部分市场。消息传来不少业界人士都预言苹果要受到重大挑战,结果等到微软的音乐播放器Zune真正推出已经是年了。没有产品创新、价格优势和窗口期,Zune只拿了4%市场份额,而年数据,相比之下iPod占了71%。这个黑梗,甚至被美剧《生活大爆炸》当成了笑点,一直用到今天。

MicrosoftZune

图片来源businessinsider

就在Zune推出的45天后,第一代iPhone发布了,鲍尔默当时判断:不会闹出多大动静。

五年之后,苹果公司单单iPhone的营收就超过微软整体销售额。

鲍尔默也公开表达过惋惜。他在年一次采访中说道,「我太慢了,没有意识到对新功能的需求,尤其在硬件方面。」前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沈向洋也曾回忆过一个他和鲍尔默共事时候的细节,那就是对硬件决策真的很纠结。

「很多年,公司里面非常痛苦的一个决定是到底要不要做硬件。鲍尔默有次开会讲,昨晚回家想清楚了要做硬件,第二天睡醒一想,唉,还是不能干。」

鲍尔默不是个非理性的人,甚至有点「知耻后勇」的决绝。意识到要错失移动互联网船票之后,微软不是没努力过。年微软推出WindowsPhone,在iOS和Android已经发展的年后。01年,同样落后于智能机时代的诺基亚推出了搭载WindowsPhone8系统的Lumia50手机。在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两大系统已经平分移动市场的情况下,人们对微软的WindowsPhone8系统给予了厚望。

为了加深合作,已经意识到这个时代不能错过的鲍尔默,甚至已经准备好全盘收购诺基亚。然而关于这个想要「亡羊补牢」的并购,在纳德拉的回忆中「遭到微软董事会的反对,因为实在找不到人们需要第三个手机生态系统的理由。除非改变游戏规则。」

其实几年前,不同观点和撕裂已经在内部发生。年全球PC出货量下滑严重,相反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上涨。也是财年,微软首次出现财年收入同比下降,直接印证了PC市场的饱和,而公司又没有找到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

持续低迷的股价和落后于移动时代让董事会忧虑不已。比如董事会认为iPad等设备对传统PC造成极大威胁,但鲍尔默又不认同将手机操作系统直接移植到平板电脑上等一些冒进做法,他承担着公司面临多方竞争压力,又不能迅速找到出路的巨大压力。

年有消息称,董事会在一些前沿领域动作缓慢的情况下,促使鲍尔默对高层进行调整,甚至显露出更加极端的措施也许是更换CEO。

而鲍尔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ls/1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