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5月25-27日,在杭州,上千名志愿者、出品人完成了一场为年青人举办的大会。按照发起人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的说法,是一个年份,不太近,充满想象,也不太远,我们都能活着看到。

在第一次听到「让世界离年青人更近,让年青人离世界更近」这样的办会理念时,我们想起机器之心用前沿科技内容聚合的全球AI青年,从在象牙塔里研究技术到毕业后面临创业、择业的选项,他们不仅应该关心技术走向,也需要了解因为这些技术的创新促成了产业正在发生的商业变革。

而那些被我们报道过的AI创业公司,大多恰好处于成长周期的少年或是青年阶段,如何生存和发展也同样是他们心头大事。

在大会上,机器之心发起了一场以《AI技术公司的活法和前景是什么》为主题的论坛,云从科技、体素科技、深瞐科技、声智科技、一知智能和Udacity分别谈了谈AI技术如何才能「落地为安」。以下为第四支演讲视频——声智科技创始人陈孝良《语音创业公司的生存与未来思考》:

要点速览:

任何行业兴起的时候,特别是趋势非常清晰、在一个赛道里面,项目赚钱或者落地的时候,质疑和竞争是最大的。巨头在这个赛道里面已经把价格压的最低,而且所有的巨头都在补贴。不管创业公司有什么优势,在实力面前都是无用的。巨头有一个杀手锏:我就是有钱!你怎么做你的产品?如果大家做平台的话,可以想想平台是离钱最远的,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平台是不可变现的。芯片是硬投入的事情,芯片的核心不在于设计,而在于工艺和生态。而工艺和生态,恰恰又不是创业公司擅长的,因为创业公司一开始不能做的太重。不管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都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只是改变了花钱的手段。也就是说,不管做产品、技术还是服务还是平台,你能不能满足从消费者那拿钱的基本要素。从公司角度看,我们所提供的产品也好,服务也好,首先要解决先免费还是先收费?想清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创业公司会面对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前面几年,你都是在亏损。未来AI时代与传统互联网时代非常大的不同是:语音里面天然带着数据,数据里面天然包含丰富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蕴含着人们的思想,这在未来是一个超过万亿的庞大市场。很多时候创新之源率先枯竭,创新真正的落地的时候,有所发挥的反而是很多创业公司,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公司自身的核心能力以及它的边界。

陈孝良:

一、语音赛道的竞争为什么如此惨烈?

在座的各位将来都要走上创业这条路。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看到了创业的表象,真实的创业过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

我更想讲一下创业过程中的痛苦和煎熬。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创业之前,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创业最考验我们的思想和韧性。

首先必须得学着做一件事:不要鄙视我们不懂的东西,也不要迷恋我们很擅长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渐渐明白如何在新兴市场的竞争中突围。

本次讲坛中,涉及语音技术的公司只有我们一家。我简单讲一下声智科技和科大讯飞的区别。

说一个非常简单的绕口令,看看能翻译到什么程度:

「刘奶奶给牛奶奶拿牛奶」。

翻译效果确实不错,可见科大讯达的语音识别技术做的还是很出色的。我也相信,很多人也已经开始使用智能音箱。我们声智科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与之相关的远场语音识别,也就是把话筒拿掉。

AI应用,要解决复杂的场景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探讨AI,都在探讨计算机学科的问题,往往忽略了物理层面的问题。

事实上,人生活在物理空间中。

如果不依赖麦克风以及旁边的喇叭(例如,拿掉麦克风或者在小会场里探讨的时候),如何才能保证在更远处的人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而且不会造成大家的误解呢?几个字的识别问题就导致语句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今后在技术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我看来,语音赛道的创业公司十分煎熬。即便是科大讯飞这样的公司,很多媒体的批评声也大于赞扬声。

为什么会这样?

任何行业兴起的时候,特别是趋势非常清晰、在一个赛道里面,项目赚钱或者落地的时候,质疑和竞争是最大的。

让我们从根本上考虑语音面临更大质疑和竞争的深层次原因。

回顾一下过去三十年,从PC兴起到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我相信一些80后的朋友可能会有清晰的记忆。当时,学计算机教材还很厚。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要花很多时间考所谓的微软专家、思科专家,那个时候还是以此引以为自豪。现在,有多少需要考这种计算机的专家呢?

这就是非常大的改变。现在任何消费类产品的说明书越来越薄,甚至没有说明书。这说明机器越来越强大,使用方法也更加简单。

然而,即便到这个程度,还是必须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学习编程、PS技巧、驾驶,等等。

但是,这些为所谓的人类发展,创造了多大的贡献呢?这些工作其实是重复性的,没有意义。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学习,因为这是整个行业的导向。如果不会计算机和驾车,收入不能大幅度提升,它占据了我们很多本来应该用来创造的时间,约束了我们的创造力。

除了为了增加收入,人类为什么要不断学习去适应机器呢?我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带来了多少创新,给大家带来了多少快乐?

实际上,很多IT人员的重复劳动是没有用的,没有体现出我们应该体现的价值。

有人就说,为什么机器不能换个角度,来学习我们人类呢?这就意味,人工智能兴起,可能要从以机器为中心转向以人类为中心。

原来花很多时间学习机器,适应机器,到了真正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要学习、适应人类的规则。

这就有一个必须突破的点:人类离不开社交和交流,如果机器学习我们,也必须学习人类与机器交互的方式。

有专家提到,大部分交互信息70%到80%来自视觉,但实际上,在人类的交流和知识传播中,差不多70%的信息是来自于语音。这就像我不能通过各种动作给大家讲解现在需要讨论的内容。

最终交互行为的落地,还是需要靠语音。未来,语音是一个很重要的交互方式。

马云总提到机器智能时代这个概念,机器智能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交互方式的变革,它解决了人和机器互相交互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变化,因为这并不是像从键鼠到控制到触摸屏控制这种简单的功能性变化。

未来AI时代与传统互联网时代非常大的不同是:语音里面天然带着数据,数据里面天然包含丰富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蕴含着人们的思想,这在未来是一个超过万亿的庞大市场。

现在,语音已经覆盖了智能家居、手机、平板、汽车、机器人,等等。所有可以看到的消费类电子设备都会加上语音,因为机器要想智能,首先要听的懂你的话。

现在,它已经覆盖了我们所有的内容、控制、办公、游戏、服务等场景,正是因为市场太大了,所以这里面竞争的非常激烈。

语音产业落地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智能音箱。现在,一起看看智能音箱领域的相关统计数据:

从语音技术走向落地以后,智能音箱会快速的在全球普及。美国差不多16%的家庭拥有了智能音箱,大概65%使用过智能音箱的人已经无法再回到没有智能音箱的时代,人类的习惯已经慢慢改变了。

在中国,超过50%的人有意愿购买智能音箱。

未来可能发生很多让我们听起来就很兴奋的事情,但是,最靠谱、能落地的还是和智能家居相关的产业,我们还是希望身边的设备首先能智能化。这跟我们平时感觉还是比较一致的。

在中国,未来的年轻化趋势很明显,结婚率生育率也在不断下降。虽然年轻人多了,但整个社会走向老龄化,而且,年轻一代和上一代人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很多年轻人对机器智能的期待会更大。

未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就因为市场太大了,所以也引发了极为惨烈的全球竞争。

就智能音箱而言,全球市值排在前列的公司都在做,包括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三星。

国内更不用说。腾讯、百度、小米、阿里、华为,五大巨头都是我们声智科技的客户,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所有有钱的公司都在做同一件很小的产品,更可怕的是,这些巨头有钱。刚开始做,价格就被压到了极低的水平。

国外花29刀,在国内花79元人民币就可以买一款远场语音交互为主的人工智能设备。以前,这个价钱买蓝牙音箱都很困难,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说,在真正行业兴起的时候竞争会非常惨烈。

互联网巨头尤其是不擅长硬件产品,而他们都做了。更可怕的是,他们把平台也做了。我们看一下国内,百度的DureOS、阿里的AliGenies、腾讯还有两套叮当和小微、思必驰有DUI、小米有小爱开放平台、讯飞有一个开放平台。

国外,亚马逊的Alexa、微软的Cortana、谷歌的Assistant、苹果的Siri、三星的Bixby。

也就是说,巨头都开始在这个领域布局,关键是做的很便宜。而平台要么是OPEN的,要么是FREE的,平台不可能开源,但是技术可以开源,这就是现状。

二、先要选一个方向

所以大家想想,创业要选一个方向。

但是,选定一个方向之后会发现,在这个赛道上没有所谓你比别人更聪明的说法。

以前很多人把创业比喻成马拉松,如果事实如此就太好了,因为马拉松有起点和终点还有赛道,创业却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

哪有方向?哪有赛道?这都是需要摸索出来的,也就是最煎熬、痛苦的地方。

如果你跑错了方向,你的努力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实际上你距离真正的成功会越来越远,生存下来很难。

这就导致很多创业公司的一些改变。

在语音赛道里面,很多公司转向做产品,有不少的创业公司推出智能音箱或者智能的语音交互设备。

但是,巨头在这个赛道里面已经把价格压的最低,而且所有的巨头都在补贴。不管创业公司有什么优势,在实力面前都是无用的。巨头有一个杀手锏:我就是有钱!你怎么做你的产品?

你说我的产品和巨头的有差异,你很智能,但巨头说:「我就是有钱!我卖的这么便宜。」

你说你音质很好,巨头说:「我就是有钱,我做的和你一样,还是卖的便宜」。

这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创业公司再能融钱(也不行),(何况)钱还是巨头拿来的,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

做产品的时候怎么突围、和巨头做出差异,特别是在这种主赛道中?如果谁能够做到这一点,未来当然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公司。

我们也要相信,机会是可以等出来。

还有另外一个主赛道:平台。

如果大家做平台的话,可以想想平台是离钱最远的,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平台是不可变现的。

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滴滴,一个是美团。这是非常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个平台公司,当它谋求赚钱的时候就引起了大家很多的质疑。

如果我们也是一个平台公司的话,你跟机器说一句话,我们就要收钱,我相信大家就不会再觉得我们这些创业公司多么伟大,我们做的技术要更好,因为有很多人会以更挑剔的眼光看。

所有的巨头在平台方面也都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优酷、爱奇艺也没有赚钱,反而直播赚了一些钱,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说法。很多时候,不一定能找到像快手、抖音更好地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落地,或者有更好的方式切入。

现在,让我们聊聊芯片和服务。

很多创业公司转型做芯片,毕竟,中兴事件以后芯片成为国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ls/1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