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和相机拍照差别在哪里我们用哈苏和i
技术在不断进步,手机的拍照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此时,普罗大众的主力拍照设备也从卡片相机、入门级的微单相机换成了手机。大家也都在讨论,按照这个发展下去,相机会不会彻底被手机取代。这个问题,爱范儿也在之前的系列报道中讨论过。按照目前的事态发展下去,追求方便的普通用户理应都会把手中的相机替换成手机。但手机和相机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手机在短时间内要超越相机也是不可能的事。光学素质更强,功能更多的相机则会扎根在专业领域上,为专业需求更高的摄影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服务。与此同时,视频录制能力不断提升的相机,未来也会代替部分摄录机去完成一些灵活性需求更高的视频拍摄工作。这就是在整体影像能力提升后,相机和手机阵营出现的变化。两者之间没有替代关系,它们都背负着不同的任务,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再讨论「谁取代谁」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其实,大部分的用户都不太关心这个。更注重照片质量的一般用户,他们其实更关心两者之间的效果差异: 在同一个场景下,分别用手机和相机拍照,拍出来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拍照时,手机和相机的体验又有什么区别? 哪一种设备更容易拍出好照片? 部分参数相同的相机和手机,拍出来的效果能一样吗? 为何手机的虚化就是没有相机来得好看自然?……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们也拿出了手中的哈苏和手机,跟大家聊一聊不同画幅设备的拍摄差异,并根据以上提到的问题,为你提供最直观的答案。先从最基础的「画幅」说起这里提到的画幅,说的其实是传感器尺寸,它是手机和相机两者之间差异最大的地方之一。目前,手机传感器尺寸都是以1/2.3英寸或1/3.5英寸这两个尺寸为主。部分搭载索尼IMX传感器的旗舰手机,后置镜头的画幅也提升到了1/2英寸,这也是在手机阵营中最大的主流尺寸。当然,有部分厂商也做过一些「激进」的尝试。▲华为P20Pro例如,华为曾在P20Pro上使用过1/1.7英寸的传感器,诺基亚用的传感器则是1/1.2英寸,而松下CM1就更疯狂地选择了跟「黑卡」相机一样大小的1英寸传感器,这也是手机阵营画幅最大的产品。▲松下CM1虽然,1英寸的传感器对于手机来说已经是个「大家伙」了,但放在相机阵营里面,这还是一个小尺寸。上图是现在主流拍摄设备的传感器尺寸列表,图中最小的1/2.3英寸和1/1.7英寸为手机传感器的尺寸,往上走的分别是:CX画幅:1英寸传感器,常见机器有索尼的黑卡系列、佳能G7X系列等 Micro4/3画幅:尺寸为18mmx13.5mm的传感器,常见相机有以奥林巴斯和松下组成的M43可换镜头相机系统 APS-C画幅(佳能):尺寸为22.5mmx15mm,现在主要是佳能的APS-C画幅单反和无反在用 FoveonX3画幅:尺寸为24mmx16mm的传感器,常见机器有适马的DP和DPQ系列,以及可换镜头相机SDQuattro APS-C画幅:尺寸为24.9mm×16.6mm,尼康、索尼、宾得等相机厂商的APS-C画幅相机,用都是这个尺寸的传感器 APS-H画幅:尺寸为30.3×16.6mm,目前在使用这个画幅的机器不多,最常见就是适马SIGMA的SDQuattroH 画幅(全画幅):尺寸为36mmx24mm,也就是一格35mm胶卷的大小,目前所有全画幅相机(无论单反还是无反)都在用这个尺寸的传感器 中画幅:尺寸为44mmx33mm,常见的机器有富士的GFX系列、哈苏X1D系列、宾得系列等 中画幅(53.4mmx40.0mm):尺寸为53.4mmx40.0mm,比规格的中画幅大一点,目前是哈苏H6D-c、飞思数码后背IQ4(54×40mm)在用这个规格的传感器 以上提到的几个规格,就是目前最常见的传感器规格。从对比图也可以看到,手机使用的传感器还是比相机用的小很多。即便的对比的是目前最小的1英寸底,也能看到有明显差异。摄影用户常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说的就是在同样的技术模式下,更大的传感器能够拥有更好的画质。手机虽然有更多的算法和优化技术加持,但面对传感器尺寸更大的相机,要实打实地比画质还是比不过。而且,手机基于便携性和综合实用的考虑,不能够采用大尺寸的传感器。传感器越大,镜头的像场覆盖也需要增大,手机镜头的体积也会变大,手机的相机模组就会变得臃肿。所以,手机也不可能用上跟相机一样大小的传感器。话虽如此,手机和相机在画质上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手机身上也有各种图像算法和AI技术加持,拍出来的照片在观感上也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这也是绝大部分追求方便的人放弃相机,改用手机来拍照的原因。除了基础成像质量,画幅还会影响其他拍摄要素,如视角、景深以及画面畸变等等。跟画质比起来,这些元素的差异更容易被我们察觉。接下来,我们就视角、景深、画面畸变以及图像精细度这四个方面,展示手机和相机拍照的差别。手机和相机一起拍,差异到底在哪里在展示手机与相机的拍照差异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等效系数」。▲图片左侧的参数,正是等效系数再看这张画幅展示图,图表左侧会列出一个系数,这个系数就是等效系数。所谓等效系数,就是数码相机因为其图像传感器的尺寸是随相机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同样焦距的镜头在不同尺寸感光元件的数码相机上,成像的视角也不同。在这个情况下,仅仅以镜头的真实焦距,无法比较不同相机的拍摄范围、成像视角。而由于一直以来大家通常以胶片相机的镜头焦距来界定拍摄视角(35mm胶片相机的感光面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大家也习惯于将不同尺寸感光元件上成像的视角,转化为35mm全画幅相机上同样成像视角所对应的镜头焦距,这个转化后的焦距就是等效焦距,也就是等效焦距。我们要比较不同画幅的镜头和相机时,都需要等效到同一个相同的标准下才能够比较。计算方法其实很简单,用户只需要用镜头上标注的焦段,乘上对应的等效系数就可以知道镜头大概的视角和焦段了。这个,我们之前也在哈苏X1DII50c的评测中做了列举,这里就再用同样的例子做示范:例如,X1DII50c和索尼A7M2、索尼A77M2都接上一支50mm的镜头,那按照各自的等效系数,计算出等效焦段:A77M2用的是APS-C传感器,等效系数为1.5,等效35mm画幅后的焦段约为75mm A7M2用的是全画幅传感器,等效系数为1,等效35mm画幅后的焦段50mm X1DII50c用的是44x33规格的中画幅传感器,等效系数约为0.78,等效35mm画幅后的焦段约为39mm 虽然接的都是50mm的镜头,但等效之后的视角还是会出现差异,这个大小分别是:X1DII50c(中画幅)>A7M2(35mm全画幅)>A77M2(APS-C画幅)不过,像手机和卡片机会直接在参数说明的时候会直接列出等效(35mm全画幅)后的焦段,让用户可以更直接地对比。像华为发布Mate20Pro的时候,他们会明确标示出Mate20Pro三摄的具体焦段,这个数字就已经是等效到35mm画幅上的焦段。用户如果想知道镜头的实际焦段,则可以在照片的EXIF信息中查找。而Micro4/3画幅的镜头在设计焦段的时也做得很巧妙,绝大部分的镜头都是35mm全画幅常用焦段的一半,算上「x2」这个等效系数后刚好就是我们常见的焦段。这些,都是厂商基于自身画幅特性做的调整,也是方便用户计算的操作。计算「等效焦距」时需要注意的是,「等效焦距」只是基于镜头接在不同画幅上视角的变化,镜头本身的焦段并没有改变。这张图就展示得更加清晰明了,同一个镜头接到不同的画幅上时,就像是在画面的中心做裁切。等效系数,其实就是裁切的倍数。这个裁切并不会影响镜头的成像,像虚化、畸变、画面透视等基于物理焦段固定的元素,也不会在等效之后改变。一支50mm标准镜头,接到M4/3的机器上后就会变成一支mm的长焦。在本质上,它还是一支50mm镜头,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已经了解这个概念,那我们就来继续讨论,手机和相机的拍照效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1.为何手机的虚化没有相机好?在「等效理论」中我们已经可以得知,现在手机搭载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以物理焦段极短的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为主。从对比样张中能看到,iPhone8Plus等效56mm的镜头,实际焦距就只有6.6mm。要是把这个焦段的镜头放到全画幅相机,那就是一支视角超大的鱼眼镜头。iPhone8Plus这个传感器尺寸的关系,镜头视角等效之后就变成56mm这个常用视角。但「等效」也只不过是在画面上进行相应倍数的裁切,镜头的物理焦段并没有改变。所以,iPhone8Plus的56mm镜头本质上还是一支焦段极短的超广角。按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的规律,iPhone这个等效56mm的6.6mm镜头基本上很难获取浅景深效果。即便56mm镜头带上F2.8的光圈,也很难拍出大虚化的照片。这里,我们拿哈苏X1DII50C搭配上XCD65mmF2.8镜头,以及索尼α7R搭配50mmF2.8Macro,来和iPhone8Plus做一个对比展示。▲iPhone8Plus(等效56mm镜头),对焦在小车上▲iPhone8Plus(等效56mm镜头),对焦点在后面的铁丝上▲X1DII50C搭配上XCD65mmF2.8,F2.8,对焦在小车上▲X1DII50C搭配上XCD65mmF2.8,F2.8,对焦点在后面的铁丝上▲索尼α7RMinoltaAF50mmF2.8MACRO,F2.8,对焦在小车上▲索尼α7RMinoltaAF50mmF2.8MACRO,F2.8,对焦点在后面的铁丝上从这组对比图片可以看到,X1DII50C搭配上XCD65mmF2.8镜头这组合的虚化效果最明显。虽然,XCD65mmF2.8镜头在44x33mm中画幅传感器上需要等效成50.7mm,但这个只会影响拍摄视角,不会影响镜头的物理焦段。只看物理焦段的话,XCD65mmF2.8是依然三支镜头。▲X1DII50C搭配上XCD65mmF2.8,F8,对焦在小车上▲X1DII50C搭配上XCD65mmF2.8,F8,对焦点在后面的铁丝上所以,XCD65mmF2.8和X1DII50c这组合在光圈全开的模式下有这种虚化效果也是符合预期的。即便将光圈缩小到f8,虚化效果也很明显。相比之下,iPhone8Plus的虚化下就不明显。上文也提到,这个等效56mm的镜头,物理焦距只有6.6mm,比相机用的8-10mm鱼眼镜头还要短。即便都拥有F2.8的光圈,但想要和大底相机同样的虚化效果也不现实。▲iPhone8Plus人像模式厂商为了满足手机用户对于大虚化效果的需求,也在手机加入了「大光圈模式」和「人像模式」这种专门制造大虚化效果的拍摄功能。但我们也能从样张中看到,iPhone8Plus在人像模式上的识别还是有点问题。如前景虚化没有做好,部分过渡还是有点不自然。毕竟,这只是通过算法模拟出来的,单纯靠距离计算和算法处理得出来,成像效果和相机直接通过光学方法拍出来的结果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用户在拍摄这类照片的时候,就要多考虑成像的「特点」,才容易拍出更合理的照片。2.「手机拍广角」和「相机拍广角」现在,大部分手机都会以等效28mm这个焦段广角镜头作为主要镜头。原因有很多,等效28mm焦段的视角跟人眼视角很相似,大部分用户都能够熟悉这个视角。从这一点来看,手机其实也可以被定义成一台焦段固定在28mm的小底固定镜头相机。▲搭配XCD30mmF3.5的X1DII50C这里,我们也拿等效28mm的iPhone8Plus做例子,与X1DII50C搭配XCD30mmF3.5这个组合做一个对比。XCD30mmF3.5接上X1DII50C后的等效焦距为23.4mm,接近24mm这个常用视角,会比等效28mm的iPhone要再宽一点。▲iPhone8Plus(广角镜头,等效28mm) ▲搭配XCD30mmF3.5的X1DII50C从这组对比样张中也能看到,X1DII50C拍摄出来的画面会比iPhone更广。除此之外,两者在成像的时候都在图像变越部分出现了畸变。但不同的是,iPhone的等效系数要比X1DII50C大很多。虽然等效后依然有28mm的视角,但等效后的它在拍摄时只是取了图像中心较小的部分,所以畸变远不会有X1DII50C明显。再加上,厂商也会在手机中投入畸变校正算法。三星、小米等厂商也在自家搭载超广角镜头的三摄相机中,投入了这项技术。让用户获得更大视角,同时也可以减少畸变对成像的影响,因而能够获得比较自然的成像效果。3.「像素对比」在索尼和三星推出手机用的万像素CMOS之后,高像素又重新回到手机摄影用户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pp/7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诺基亚丨老人机其他报价05月20号
- 下一篇文章: Facebook发布光场相机诺基亚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