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报告中,看到2023年的机会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3/6301691.html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年是魔幻的。 因为突发的事情,在接连发生。不确定性,成了确定的常态。 2月初的俄乌冲突,随之而来的欧洲能源危机。 7、8月的极端高温和干旱,越来越频发的恶劣天气事件。开始让人思考人定胜天的脆弱。 还有这一年里,寄不出的快递,收不到的货品。见不到的远方的客户、亲友。 还有,最近刚刚发布的消息。 年,中国GDP总量万亿,同比增速3%。是我有生以来(自年起),最低的一年。除了年的突发疫情。 以及年年底,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并进入了深度老龄化。 可是,可是,现在都年了。 放心,这些魔幻,我们一时很难甩掉。 那,这一年究竟该怎么过? 今天,我为你推荐一份报告《看DAO》。 我们用这份报告,一起打开年。 (本分享来自进化岛社群日常) 极端气候、能源危机,你肯定不陌生,但有点抽象。 和我有关吗? 直到最近,去年。 即使现在是冬天,你也一定记得7、8月的高温天,接连40℃的气温,没有走出过的空调房。还有被晒干的嘉陵江。枯萎的作物。缺水的水乡。 还有现在冬天,在欧洲的伙伴们,也正在经历付不起越来越贵能源账单的最冷冬天。 这一桩桩具体的事情里,我们开始反思。原来说的人定胜天,是不是种错误? 原来那些理所应当的事情,是不是都成了奢望? 我在10年前,也有过一次这样的反思。 年我去了一次南极,听当地人说,这两年因为全球气温升高了1℃不到,所以很多海冰融化了。 是的,区区的1℃。 这还没有结束,因为海冰融化,所以冰下生存的浮游生物也少了。所以,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磷虾也少了。以此类推,最后鲸鱼、海豹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 是的,区区1℃,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 它们,与我们相关。 而且根据联合国IPCC的计算,全球要控制升温1.5度,留下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不多了。 很多协议、条文、政策,被发布。很多人,正在为此努力。 比如,我国承诺在年实现碳达峰,在年实现碳中和。 它们不但是化解未来潜在危机的规划。 还有藏在规划里的,机会。 在《看DAO》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地区,或是因为外力所迫,或是出于可持续发展需求,都在加速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能源。 新能源走到了十字路口。 向左社会,向右商业。 或许两者可以两全。 我在去年10月的年度演讲中讲到,光伏发电在这两年实现了普及。未来预计到年,光伏电价将降到3毛钱一度。年,价格还会比现在下降50%。到年会低到70%。 每一次的降价,都意味着许多小商户的机会。 比如,搭载太阳能车棚的停车场。比如,太阳能养猪场。 不过短期来看,在我国依然有着超过50%的火电依赖。也就是烧煤炭。 那有没有办法减少煤炭的使用呢? 百度的副总裁李硕告诉我,有机会。 火力发电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用锅炉,给一边拼命加热;用风机,给另一边拼命降温。于是,蒸汽就会从热的一边,跑到冷的一边,从而推动电机发电。 所以,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可以做两件事:让锅炉少用点煤,让风机少用点电。 怎么做? 在锅炉上、风机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然后尝试以分钟和秒为单位来采集“数据”。 对锅炉来说,一旦炉壁温度,炉芯温度,蒸汽温度发生变化,就用人工智能,自动优化锅炉的各种参数,实现省煤。 对风机来说,一旦外界自然风的风向、风速发生变化,就用人工智能,自动调整风机的各种参数,充分借助自然的力量,实现省电。 这么做能省多少呢? 李硕告诉我,在人工智能驾驭的数据的帮助之下,每度电的能节省1.55克-2克耗煤。全国一共有套左右的机组,这一项改进,就能为中国每年减少多万吨的碳排放。 《看DAO》预测,我国的碳排放很可能大幅度提前进入达峰区间。 这离不开整体能源效率的提升,清洁能源的发展。 以及每一家企业、个体的努力。 我们常说大国重器,大国重器。 可是这些重器该如何背负呢? 就是这些拥抱规划、顺应趋势的创业者们。 在危机中,看到机会。或者说,在危机中硬生生开出一条路。 在《看DAO》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消息。 比如,合成生物技术的突破。 比如,国产芯片的技术成果。 比如,很多人预测年AI可能会获得不可思议的爆发增长。 比如,美国能源部宣布实现了聚变输出能量大于激光输入能量,向可控核聚变的实现迈进了一步。 这些都是令人惊喜的突破。 一旦这些技术被大规模商用,其意义不亚于掀起一次工业革命。 我们常说,要抓住趋势。 趋势的背后,是“技术革命”。 一个长经济周期的产生,会伴随着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 而当这场技术革命的潜力消耗殆尽时,这个长经济周期也就结束了。 要想抓住趋势,就要看社会结构性的变化,技术革命。 比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等等。 在我们惊喜于这些突破,沉浸于狂欢时,别忘了保持冷静。 它们每一个都是非常复杂的话题。 比如,芯片。 它的背后意味一个非常大的供应链,不是任意一个单一技术的革新,不是单点的突破,就会带来整体的成果。 首先,从专利开始。 必须选择一款专业的设计软件。 因为芯片的复杂度,已经无法靠人工,必须靠软件。 接下来是,芯片材料。比如,日本的未知数就在这方面深耕很久。 最后才是设计。 接下来,就到了生产制造环节。比如台积电。还有封装。 它一定需要全球协作的能力。 它是漫长的,还有很多山顶需要一步步攻克,还有很多路需要一步步走。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为新闻里看到的一个创新,一个突破而欢呼。 觉得新的风口到了。机会到了。不过在拥抱创新的路上,从来就不只有成功。 机会太耀眼,鲜花太绚烂,就会掩盖风险的呐喊。 为一个突然迸发的灵感,欢欣鼓舞的时候, 你忘了早有人,和你一样想过。 为一个久旱逢霖的风口,摩拳擦掌的时候, 你忘了下一步,可能是危机。 我们把目光放到宏观的时间长轴里,会发现成功是偶然的,失败可能才是绝大多数。 但这些成功和无数的失败聚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波浪式向上的大趋势。 在《看DAO》,我们看到了摇摆中的元宇宙、自动驾驶公司,徘徊着的资金。 但终究成功的经验总被人谈起,失败的过程却很少有人再提起。 毕竟,成功的案例,都会被陈列在每家公司的展览室里、城市的博物馆里,享受大家的赞美。 但,瑞典有一家特殊的博物馆。 它展出的都是一些失败、被淘汰的产品,名叫“失败博物馆”。 比如,高露洁的牛肉千层面。 你肯定想不到卖牙膏的高露洁,会去卖千层面吧。 难道是薄荷味的?还是说吃这款面就相当于给牙齿做了一次深度清洁? 不不不。你想多了,它就是普通的千层面。 那是在年代的美国,冷冻产品最蓬勃发展的时候,是不是和现在的预制菜“旋风”有点像? 高露洁也想着抓住这股风,结果没想到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什么? 一家牙膏品牌,为什么要卖这么高热量、不健康的食品。 难道它的目标不再是“没有蛀牙”,而是“生产蛀牙”吗? 不理解。 就这样,这个昙花一现的产品,终于在“失败博物馆”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比如,诺基亚在年发行的游戏机N-Gag。 和楼上的兄弟比起来,这听起来好像很搭,没什么违和感。 可是,它和同行任天堂站在一起,就成了衬托。 为什么? 明明,N-Gag搭载了各种尖端的设计,齐全的功能,甚至还可以发短信、打电话、下载第三方软件。 可以说首款非常超前的产品。 可是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要用游戏机打电话? 游戏机,适配的游戏多,好玩,好用,不就够了吗? 相比之下,任天堂游戏机的控制就更舒适。 虽然功能单一,但够用,就好。 而且任天堂的强项恰恰不在机器,在游戏。 马里奥,宝可梦,塞尔达,多少人的“童年回忆”,相比之下,诺基亚成为衬托,也不难理解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随着新技术诞生而逐渐成为时代眼泪的“古董”们。 比如,占下影碟租赁半壁江山的百仕达、胶卷行业的不倒翁“柯达”等等等等。 成功者,总是让人趋之若鹜,去寻找秘诀。 不过失败也是各有的各的原因,有的奇怪(比如亨氏卖的绿色番茄酱),有的唏嘘。 失败博物馆,用这种几近戏谑幽默的效果,第一次把那些商业史中沉默的大多数,推到了聚光灯下。 我们看到了在风口里,不是每个人都会被吹起来。 我们也看到了在竞争中,不是每次创新都有结果。 面对失败者,我们同样需要鼓掌。 最后的话 年会怎么样? 一定有人讲出精彩的故事,也一定有人抱有遗憾。 一定有人成功,注定有人失败。 不论如何,它已经开始。 《看DAO》的前言有这样一段话, 三年的疫情已经加深了穷国与富国之间的财富与技术的鸿沟; 资源的短缺与供应的中断,唤醒了经济民族主义; 疫情让大国之间固有的猜疑迅速转变为对抗,优先考虑的已经是应对各种安全与不测,信任与合作变得极为稀缺。 但我们依旧看到了技术与创新,看到了尝试与突破,希望年不仅仅是年的延续。 “人类只有共存,才能摆脱这个‘身染沉疴的世界’。” 祝福你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sh/12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外媒给出结果,华为鸿蒙在国外几乎鲜为人知
- 下一篇文章: 土豪手机玩家十几年用过62部手机,诺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