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少,有时候就是多
少,有时候就是多。 吴军在《见识》里面写到, 经营和管理的秘诀:不给选择 这是哪派绝学?为什么不给选择反而就是多呢?他举了这几个例子。 手机中,苹果手机新出的产品就不给用户提供什么选项,但是却备受追捧。如果你还记得的话,苹果在中期还出过一款5C的手机,销量并不好,后来就干脆砍掉了。 三星、诺基亚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总是要做出几十款甚至上百款的手机。后来三星看到苹果才意识到不给用户过多的选择反而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因为选择太多,总是觉得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挑花眼了。三星减少至几款后反而销售量大幅提升。华为也学习了三星的技巧,不要给用户太多的选择。 制造业选择多了,会导致生产线等成本的增加,但在不涉及成本变化的一些服务领域,多提供选择也没有益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越傻瓜式,越默认设置,满意度反而越高。 在对内管理上,不给太多选择通常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员工的幸福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回顾以前的经历,可太有体会了。 吴军说了一个在腾讯的经历。部门组织旅游,秘书希望尽可能让大家都满意,于是准备了2个路线,一个去北海道滑雪,一个去普吉岛,让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看,多么熟悉的操作。但是却被吴军告知,只留一个,不要给大家选择。Why?因为他在谷歌的教训告诉他,给了大家选择,最后反而费力不讨好。 如果只去一个地方,大家多半会开心的回来,热情满满的工作。 可是如果有两个选择,很可能会发现,如果我要是选另一个,说不定比这个好,于是后悔,满意度降低了…… 如果你要说只给一种选择,人家也可能会不满意。是有这种可能,但是选择多了就会更好吗?未必。这种类似的场景立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事件一:工会每年都有福利,这是件好事。工会为了大家都能尽可能的满意,于是通常会有多种选择给大家选,然后各研究部统一收集后采购再分发下去,我就负责了干这个活。 某一年,出现了1.2.3类物品,每类还分A、B、C组合统计的时候,我们人数不多也出现了7种组合,每种组合需要拿的东西还是不一样的~额滴个神呐,统计的时候大家都选择困难了,迟迟不能上报自己的选择。最后分发的时候场面更加壮观,十几种东西各摆一堆,得去各个地方选,去算我需要分别领回去多少,回去再给每个组合分开。选择确实很多,初心很好,但是太费劲了~各研究部人不多,但能想象的到工会统计采购,清算,分发几百号人的时候,有多么费劲。其实少几种选择大家的感受也不会有多大差别。事件二:还是工会福利的事。有一年是可选海鲜类或水果类。坏就坏在,那一年的海鲜质量不好,既小、都是冷冻产品,还需要立刻提回去,而水果恰恰很好。于是选了海鲜的员工觉得,这买的啥玩意儿……更糟糕的是,那时候年轻没有经验,干了些不到位的(蠢)事。我喊了其中某个组的秘书来提他们组的海鲜(通常都这么干,因为在不同楼层,好几个组,我不可能一个一个送,搬不动),他答应了却一直没有来,也没找人帮忙,没跟别人说。等我发现他没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三天了……可想而知,海鲜早就臭了……该组老大对我非常不满,说“早知道选水果了!”可我哪能想到他们组的秘书这么不靠谱真是费力不讨好了。我完全能体会这种想要给别人自由,觉得他的选择多了,满意度会高,众口可满足的心理,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事件三:多年前,所里长跑协会申请了经费可以在一项活动中购置协会的服装。作为几个协会的几个人责任之一,我还专门在京东上找了好几款,准备在群里整个投票,选票最高的作为购置款。但是实际上过了一会儿也没选出来,因为大部分人没参与投票,也不知道有什么想法。结果被另一个负责人怼回去了,说搞什么投票,直接定一款具有显著识别特征的就可以了,不爱穿别穿。当时我还很不爽,怎么有这么“独断专行”的人,而且挑的款有点太显眼了。最后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挺好。现在回想起来,在办事成效上,还是稚嫩了。给了你自由,我以为你可以灵活处理,你反而变得纠结,没有了目标。你可能有这种有体会,如果必须得干什么,这件事多半能做完,反而有很多事情可以选择去做的时候,却不知道干什么好了,纠结来纠结去,结果,完犊子了,时间过去了,于是你开始emo了。我经常晚上剩余时间是该运动还是在看书中纠结,最后啥也没干成……早上最艰难的事情是:今天我要穿什么?早餐吃什么?生活中都是小事,多样的选择虽然耽误时间,但是也貌似无伤大雅。在工作中我遇到了这样的经历。事件四:在建立某个方法和流程的过程中,我发现两种材料都可以实现这件事情,效果上差别不大,一个贵点但是耐用性好,一个便宜点但是寿命相对短点,都OK,所以您愿意选哪个就选哪个。还有一些操作方法,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都非常灵活。我周围的科研人可以接受这种灵活性,但是当这个方法转移给公司的时候,普通操作人员还有领导就懵了,到底要选哪个好?于是在之后的时间里,我经常会接到电话回答这样的疑惑,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做的是错误的,因为没有统一的要求,二选一,也不行。事件五:在近期进行实验报告规范的撰写培训中,我提供了一个自己的模板,并且考虑到,研发是门艺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有些东西是必须的,但有些形式是可以灵活的。于是在目的与方案的写法中,我认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关键点在就好了。但是领导当场说,就确定一种,按照这个来。在后续的反馈环节,大家提出的疑问也是,如果什么什么情况下,我到底应该怎么写?我当时也很纳闷,这在研究机构里都是非常灵活的呀,是你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你认为怎么更好就怎么来呀?这两件事情总结下来,我后来意识到,对于很多人或者工作来说,没有必须怎么做的要求,就没有了目标,会心慌,怕自己做的不对,而不是有自由感的愉悦。给了自由,有些人是better,但更可能是worse。在制定时间上,人多的时候给选择也并不是高明的做法。我们每次同学聚会,总是会让大家说周几有空,结果总是很难凑上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某一件事定一个时间,在周一和周三之间选择,给人的印象会带有:这件事还没定的印象,很可能不会被认真对待。我们能做的是给出满足大部分人或重要的人需求的一个选择。这确实会满足不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但这一部分人可以自行调整、容忍、或者离开。适度的选择给我们自由,但过多的选择适得其反。如果你要问什么是适度,什么时候该不给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几个选择?这是个50分往分迈的过程,我也回答不了,在理解这件事的过程中。我能想到的是,如果可有太多选择,最好快速明确少数几个主要目标,从有限的这几个选择中,择其一投入一段时间,好过在各种纠结中耽误了时间。科研方向也是如此,有太多可选的方向,每个都觉得是不是更好,长此以往,选来选去,那不成了掰苞米的猴子了吗?前两天写到“选择”,不禁想到了这些。以上。感觉写的还不错的,留个脚印再走呗~ KeeplearningY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wx/9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谣传属实诺基亚真的在造安卓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