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和苹果系统的区别主要在:开放性、定位、APP质量、生态等方面。

鸿蒙系统的历史

华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于年8月9日在东莞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该系统实现模块化耦合,对应不同设备可弹性部署,可用于手机、平板、PC、汽车等各种不同的设备,是一个可将所有设备串联在一起的通用性系统。

年,任正非说华为不仅要有“芯”也要有“魂”(操作系统),就这样华为开始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

这一年,芬兰大学一个叫林纳斯的年轻人公布了Linux内核,这是一种采用开源模式的内核,后来这款内核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开源软件。

由于Linux内核的开源、免费,使其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和前途,这一点是Unix和Windows所不能拥有的。随着PC、服务器、云计算的发展,Linux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包括intel的x86架构、ARM、MIPS、Power、Alpha(神威)等等,它们的背后都有Linux的影子。

年,华为开发出自己的第一款操作系统—JK,这款系统主要应用于通讯设备,但是这款系统的基础就是Linux,之后几年时间,华为不断的创新、迭代,逐步将JK操作系统打磨完善。

到了90年代后期,华为开始研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在年研发成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Linux天生的延时的缺点。

年,苹果发布iPhone,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大屏、触摸加上独有的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开始风靡全球。这大大地刺激了华为,于是华为开始加速研发自己的智能操作系统。

年12月,华为在芬兰设立研究中心,“鸿蒙”操作系统提上了日程。

年8月9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鸿蒙系统,以万物联网为目标、低时延、高安全著称。

华为从“只有几条枪,几个人”的草台班子,凭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狼性精神,经过不断的研发,历经多年的优化升级,终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华为的操作系统研发经历了独立研发、基于pSOS和VxWorks微内核开发RTOS、基于开源的Linux宏内核开发等多个历程,这为鸿蒙的诞生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苹果操作系统(iOS)的发展历史

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发布iPhonerunsOSX系统,也就是现在的iOS系统。同时发布的还有iPhone。

这款手机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多点触控、极简设计令消费者为之疯狂,3.5英寸的大屏远远超过当时手机行业的标配,单一的Home键更是惊讶四座,这款产品也被部分媒体称为“上帝手机”。

但当时的软件开发者还沉浸于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苹果的系统根本就无人问津,因为没有人会了解这款系统的强大。于是乔布斯亲自出马说服了部分软件公司,让这些公司和开发者用低成本的软件在iPhonerunsOSX平台上运作,用于测试这款操作系统的成熟度。

年10月,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的程序开发包,并在2个月后将开发包发给了软件商和开发者。

初代系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无法复制粘贴、无法批量删除联系人、无法收发彩信等。可以说,当时的iOS系统缺点很多,甚至算不上一款好的操作系统,但是不得不承认它在手机史上的伟大意义。

年3月,苹果发布第一款iPhone测试版开发包,并将iPhonerunsOSX系统更名为iPhoneOS。

年7月11日,苹果发布iPhone3G,iPhoneOS2.0版也正式推出,iPhone3G采用了全新的外形设计,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3G网络的支持,同时也增加了对A-GPS的支持,内置中文包,可以键盘手写双输入等。

年9月苹果将iPodtouch系统更换为iPhoneOS。

年苹果发布iPad,搭载了iPhoneOS系统,同时苹果重新设计了自带程序和系统结构。

年6月,苹果将iPhoneOS更名为iOS,随后iPhone4搭载的系统也正式改名为iOS4.0,这样的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

鸿蒙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在:开放性、定位、APP质量等方面。

鸿蒙系统是开源系统,iOS是闭源系统

目前智能手机主要有三大操作系统:安卓、iOS、鸿蒙。其中安卓和鸿蒙都是开源系统,iOS是闭源系统。

开源即开放源代码,就是用户利用源代码,在遵循开源协议(GNU)进行使用、编译和再发布。

闭源就是不开放源代码,不允许用户修改程序,不能进行重新编码内核。

开源系统意味着大家都可以修改、使用,但这并不意味开源系统就没有版权。开源系统同样拥有版权,并且受法律的保护。

比如: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使用了安卓系统,必须要标注该系统来源于android(POWEREDBYAndroid),同时还要将所修改的产品返回给安卓,否则就是侵权。

为什么开源系统要求修改产品返回呢?

谷歌研究开发了安卓的基础框架,之后,华为、小米等厂家修改源代码,最终匹配自己的手机。在源代码修改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更适合安卓系统的代码,安卓利用这些代码完善自身,最终达到了与iOS系统PK的实力。

开源让安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华为鸿蒙也效仿安卓。

开源让安卓在全世界铺开,最终从一颗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开源让安卓的完善、修复速度大大的加快,更多的厂商,更多的专业人才去研究改进安卓系统。

鸿蒙系统,同样是开源系统。希望通过免费、开源吸引更多的用户,最终共同打造出优秀的操作系统。

华为分别于年,年,两次把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鸿蒙系统已经成为形成OpenHarmony开源项目,全世界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可参与开发。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基金会,并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

由此,开发者可以直接去鸿蒙系统的官方网站,下载源代码,直接编译,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等,选择部分源代码做自己的设备。

鸿蒙系统只有免费、开源才有成功的机会。

iOS一直坚持“闭源”:

苹果通过闭源的iOS大获成功,由于闭源iOS拥有更强大的安全性、流畅性,并且其系统也变得独一无二,这些成为了iOS的最大卖点。

如果iOS系统开源的话,那么苹果将会失去竞争力,如果遇到华为这类公司,搞不好iPhone直接被PK掉了。

乔布斯通过封闭的系统,打造了iPhone独一无二的体验。当乔布斯把iOS系统打造的趋于完美的时候,仅仅依靠强大的系统就可以战胜其他手机厂商了。

鸿蒙系统定位于万物联网,iOS定位于智能手机

很多人认为鸿蒙系统仅仅是针对华为手机研发的,其实并非如此,它是一款定位于万物联网的操作系统。

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是华为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研发的全新、独立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语言。

华为的鸿蒙系统是首个真正为全场景时代打造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不仅仅针对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还要对其他设备、无人驾驶、远程操作等均可以应用,是可以实现万物联网的操作系统。

华为的分布式才是真正与众不同的,造就新硬件、新交互、给我们焕然一新的感觉。

分布式是利用各种通信信道构建起一个设备网络,设备之间自动发现并实现连接,最后形成“软总线”,如此来实现分布式功能。

分布式可以让多设备中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在单一设备上修改数据、与其它设备同步,大大加快了协同办公的效率。

对于手机而言,不仅仅是一部手机了,而是多个设备的操作接口,像是一个超级大脑或者超级终端,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数据交换,应用切换。

iOS系统是为智能手机量身打造的,表面看也应用在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上,但是其根本称不上万物联网系统。

手机用的iOS、iPad用的iPadOS、笔记本用的macOS、手表用的watchOS、电视采用的TVOS。发展到今天,这些系统已经失去了创新,甚至苹果开始抄袭华为了。

为了和华为鸿蒙的万物联网功能抗衡,苹果推出了HomeOS,在社交、跨设备协同、隐私和安全性、健康管理、智能家居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鸿蒙系统在分布式、万物互联上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鸿蒙可以直接跨越所有硬件进行操作,通即便是第三方硬件产品,也可以通过OpenHarmony连接通信。这一点是iOS所不能比拟的。

生态环境不同

在生态上,鸿蒙系统与iOS相差很大,尤其是在国外市场。

目前华为已经发展了多个智能硬件合作伙伴,与全球TOP的APP厂商沟通合作,共同开发跨终端设备的应用。

在国内市场,华为鸿蒙系统发展很快,生态建设也逐步完善。但是国外有谷歌控制,鸿蒙系统生态建设遇到很大困难。

谷歌控制了GSM,这是谷歌自己的产品,它有权利不让他人使用。而国外用户习惯了GSM服务,习惯是最难改变的。

尽管华为推出了自己的HSM,但是很多国外用户并不买账。

GSM在国外无法取代,是因为国外几十亿用户都在用的App都是基于GMS而存在的,Twitter、YouTube等等都需要GSM。Twitter和YouTube相当于国内的QQ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bj/1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