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炒股它香吗
看着全球股市最近的行情,我又想到了年夏天我回国的那趟旅行。 下面这个故事,可能不少老读者听我讲过:回国后我上了一辆出租车。一路上司机大哥跟我高谈阔论本轮牛市,最后告诉我,我是他拉的最后一个客人了,做完今天,他就要把车还了,专心炒股。他准备拿多年攒下来的10万老本,配上杠杆,一把梭哈,告别打工人,成为资本家。从此以后,全职炒股,不再干活,周游列国,会所嫩模。 你们以为我又要把他树立一个典型然后批判一番对么? 其实不是。 我今天要表扬他。 因为他至少做对了一件事:炒股要全职。 想好好炒股,其实是有很多事要做的,其工作量说不定等于双倍打工人,不,双倍的福报。 1、首先,你要懂价值投资。 怎么,不是说只看图就行了吗? 当然不是。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整条华尔街,就每天盯着图看看不就完了?还花那么多钱请那么多分析师写那么多研报干什么? 说到研报,不知道你有没有曾经收到过或者花钱买过各种“内参”、“研报”?关于研报其实我想说:如果你没有能力看出来这篇研报哪里好,哪里不好,那你根本不适合看研报。 一份研报出来,给你一个“买”或者“卖”的建议很简单,可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凭什么信它? 举个例子,给大家看看目前33家机构对特斯拉$TSLA明年价格的建议吧,目标价格从$40到$不等,现在价格$多。你告诉我,该信谁? 这就等于我找人算命,那人告诉我,明天你的人生将会面临两个结局:一个是醒来,一个是不会醒来。 对于一份研报,你有没有想过,它是怎么得来这个结论的? 你有没有想过花钱请他出研报的是谁?会不会是这个公司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他可以随时更改自己的推荐且不会告诉你? 你有没有想过在你看到这篇研报之前,有多少人早就已经看过了这篇研报? 你有没有想过比你先看到研报的人都买完了,你买,算接盘? 你有没有想过比你先看到研报的人都没买,你买,也算接盘? 对了,你可能连这个出报告的公司的背景都不知道。那你凭什么就相信人家?总不能仅凭“看起来比我厉害”吧。如果全班同学都比你厉害,但这道题只有一个同学做对了,那你怎么知道你随便抄的就是正确答案? 其实说抄答案都说轻了,就股市这个反应速度和效率,你很有可能是在下一场考试当中抄上一场考试的答案。 你这抄的,是个寂寞? 注意,我说这些不是让你不要看研报,我是让你在掌握了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后,再好好看研报。 所以,你自己必须得懂价值投资。你至少得对你要买的公司,有一个可量化的理解。什么叫可量化?“这公司牛X”不叫可量化,“这公司利润率是多少,在行业里排第几”才叫可量化。所以你至少也得能看懂它的资产负债表,看懂它的流水和利润表,看懂它的各种比率、估值模型什么的吧。 这还只是最最基本的。 然后你还要理解它所在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未来是政策友好还是政策打压?它是行业大哥还是一个弟弟?除此之外,你还要领悟政策,了解经济大环境,了解这个公司的上下游,了解它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了解它的竞争优势,专利期限、护城河,客户关系、主要投资人控股人、现有法律纠纷等等,这些信息甚至都不是公开信息,甚至都不是可量化的信息,需要你大量深挖、亲自调研,然后结合历史经验进行分析推理。 你是不是以为我是故意在为难你? 不是的,这真的就是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平凡的每一天。 每天早上6:30,巴菲特起床,喝杯可乐吃个麦当劳,用行动支持一下自己控股的公司的业绩,然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和阅读。他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就是花在了看报告、读财报、读新闻、研究情报当中,周而复始,不知疲倦。别看我有时候写文章开巴菲特玩笑,他依然是我们行业里的翘楚和劳模,是一个真正值得大多数金融从业者学习的对象。 注意,这些都只是基本功课,只是为了保证你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并且在危险到来时可以有个心理准备,离成为一个成熟的股票投资者,还有十万八千里。 因为无论你多会做价值分析,你都找不到准确的入场时机。 2、所以你还得会看图。 看图有多辛苦,只有看了的人才懂。看图的方法因人而异,核心却又根本不在看图。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大师”的分析方法加以学习,你也更有可能不知不觉学到了一大堆不同“大师”的技术分析方法。 且不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是对的,你到处拜师是否真的有意义,就算你运气好碰到一个看图准确,又特别愿意教你的人,而且你能够屏蔽一切杂音只相信他,同样的技术方法依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因为你们的交易策略不同。 技术分析的核心,是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不同,你们入场的时机就不同,更不要提后面设定的止损、止盈、补仓、清仓的时机了。这就好比你学生时代的同班同学,跟同一个语文老师学完了汉字跟语法以后,考试做阅读理解依然能做出几十个不同的答案。识字又怎样?每个人心中的世界又不一样。同样的看图方法,依然会因为不同的交易策略,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制定交易策略,要充分结合你自己的心理预期,你对风险的预期,你的时间预期,你的本金,你的资产,你的负债,你是否有杠杆,你的交易成本,你前面做的价值分析等等。一个每月还3万房贷的人和一个不仅没有负债还每月收3万房租的人,交易策略很大概率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策略制定就算了,就说盯盘这一项,你不仅要研究自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kf/5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将面临大洗牌,你准备好了吗百年难逢的
- 下一篇文章: 华为慌不慌诺基亚五摄拍照旗舰来了10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