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派财经

文|陈庆之编|派公子

收下魅族,李书福打造的出行网络算是齐编满员了。

日前,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官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有业内人士称,魅族曾在年开价30亿寻求融资,由此估算此次交易应在10亿级别。

对于此次跨界收购,李书福解释称,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目标很直接,吉利买魅族、造手机就是为了智能汽车,但又与一般的大厂造手机思路不同,李书福追求的,是更为差异化的一面。

从未涉足过手机领域的吉利,联手落魄先驱魅族,究竟是福是祸?未来的魅族,是否还有翻盘的机会?

01吉利“顺手”造手机

对于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将是下半场。现在来看,这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普遍认同的未来格局。

但此前一直醉心于燃油车的吉利李书福,却一直对造车新势力和他们的智能汽车嗤之以鼻。年到年,自从“互联网造车”这几个字出现以来,李书福就在不同场合多次斥其为“圈钱”、“忽悠”、“没有身体的灵魂”。

因此,在押宝未来之时,李书福将更多精力用在了电动汽车上。正当造车新势力刚刚诞生的年,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声称到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占到其整体销量90%以上。

随后,按照李书福的规划,吉利开始了行动,先是在年从沃尔沃中分拆出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星”,后在年发布新能源品牌“几何”;年,吉利又成立了“枫叶”、“极氪”等新能源品牌。

但没有“灵魂”和出彩独家技术的吉利电动汽车,始终没有达到预期。吉利集团的数据显示,年吉利汽车整体销量.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到了整体销量的7.9%;今年上半年,吉利的新能源车型(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10.97万辆,占总销量的14.3%左右。

同期,国内二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高达25%以上,头部车企吉利,显然落后了,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如何才能在未来竞争中不掉队?跟上智能化浪潮显然是最明显的答案,但问题是应该怎么跟上,李书福的想法是一改往日的嫌弃态度,押注并引领智能化,使其成为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卖点,以此来消解电动化过于被动的局面。

因此,吉利推出了用于新能源汽车的SEA浩瀚架构,旗下芯擎科技攻关7nm车规级芯片,并成功实现流片……经过布局,吉利甚至成为了具备卫星通讯和定位、高精地图和导航、汽车芯片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汽车企业,“一网三体系”布局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吉利推出了高端的极氪车型,试图在智能汽车赛道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不可否认的是,极氪的战斗力确实有点拉胯。

在知乎上,网友“破坏死光”描述了其朋友购买极氪的虐心经历,总结起来就是:等车八个月,跳票好几次,花费30万,体验20小时。其表示,最初朋友是“被PPT上华丽的数据所吸引”,经过充满波折的漫长等待之后,仅仅使用不到20个小时之后,就出现了车窗玻璃无法下降,显示屏提示安全气囊异常,在多次重启车机、刷卡等操作之后,“车子都毫无反应,并且车上座椅调节、电动后备箱、空调等设备都停止工作,车子也没法开动。”最终使用公里之后,无奈返厂修理。

然而,上述车主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1月10日,国内知名车评人“袁启聪”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内容,吐槽极氪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点击中控屏幕上蓝牙以及收音机等功能的按钮均无反应,整个页面处在卡顿状态。

黑屏死机、U盘读取故障、导航定位失灵……在网络上,吐槽、投诉极氪的声音此起披伏,所遇到的问题更是五花八门。

单从硬件来看,极氪其实并不落后,与小鹏、理想等主流智能电动汽车类似,都是搭载了高通A芯片,且后两者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处理方面需要完成的工作也并不比极氪少。

因此,极氪的所有问题都指向了智能车机系统,事实上这也是吉利一直以来的痛点。

吉利旗下包括吉利、领克、极氪等等,因车机系统"拉胯"而长期被用户吐槽,不仅卡顿、车机响应慢,而且交互逻辑差。

这样的使用表现,直接导致了极氪在6月份,成为了智能汽车里唯一销量减少的车型,形势不容乐观。而所有问题都指向了一个根源——吉利智能化能力太差。

反观从手机行业跨界而来的友商们,由于系统优化能力强大,其汽车智能化水平被业内外广泛看好,比如华为和小米,尤其是华为基于鸿蒙系统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给竞争对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既然如此,反正自己已经具备了卫星通信、芯片研发等关键能力,也有了做智能操作系统的需求与目标,同时,硬件层面造手机也没多难,那吉利为何不顺手自己造手机呢?毕竟,让汽车、手机联动,已成为特斯拉、蔚来等玩家的一致想法。

有消息称,星纪时代曾向字节询价锤子的团队,但字节开出了个很高的价格,并且在被字节收购后,锤子手机团队成员流失严重,真正到字节工作的并没有多少。因此,吉利就把目标转移到了并不如意的魅族身上,吉利有钱、有需求、有基础,魅族则有经验、有团队、有供应链,更重要的是够便宜,二者随即一拍即合。

只有这样,才能让李书福以最低的代价,在不浪费吉利费尽周折打造的基础能力的同时,满足其智能化超车的目标。

02魅族最好的归宿

吉利的智能化宏图徐徐展开,珠海小厂魅族会怎样?

当国产手机厂商还在与诺基亚、三星、摩托罗等国外厂商寻求差异化,拼双卡双待、大电池、跑马灯时,做MP3起家的魅族在就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智能手机。

年,魅族在国内正式发布了第一部智能手机魅族M8。“在国内智能手机的发展初期,魅族赢在了起跑线上。”甚至连小米雷军,都是魅族创始人黄章带进门的:“不是我教他,他懂个X。”

定位“小而美”的魅族手机,在小米等其他后来者纷纷换挡加速时,却始终没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几百万的年销量在友商面前不值一提。但也并非所有人都不欣赏魅族,年2月,魅族宣布引入了阿里巴巴5.9亿美元战略投资。一位在场人士曾透露,马云在与黄章的见面中,认为未来国内手机市场只有前三强才有机会,而他看好的是苹果、小米、魅族。

有了阿里的投资撑腰,魅族彻底放开了手脚,推出了魅蓝手机,小而美的定位转向大而全,也是在年,魅族在市场端开始迎来高光时刻,当年手机销量达到万台,次年销量攀升至万台。

然而,这样的辉煌没能持续多久,据BCI公布的数据,年12月28日至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场份额仅剩0.1%。去年底,魅族官方社区还公告称,Flyme的手机云备份即将停运。

究其原因,扩张期的魅族手机曾被质量问题所困扰,并迟迟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魅蓝口碑持续下滑;与高通的专利纠纷,让魅族始终无法获取最受认可的高端Soc芯片,而彼时搭载的联发科芯片始终处于低端位置,且屡遭友商背刺;酷爱“退隐”的黄章,虽然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但在公司管理上确实让人不敢恭维,连续开几天会都会让其难以承受。

更关键的是,魅族长期为人所诟病的家族化管理问题。据媒体爆料,现任魅族科技CEO黄质潘是黄章的亲弟弟,此前其一直负责魅族的供应链中心和国际市场;黄章的亲属黄柏涛在公司内部担任采购总监,另一亲属黄柏青担任后勤副总裁,亲姐姐黄小琴为商务部副总裁。

有前员工曾表示:“整个魅族是黄家的产业,由不专业的人把持采购和决策,很难让企业真正发展好。”

虽然黄章曾对此矢口否认,但无论如何,魅族的衰落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而这也直接导致了魅族收获了没钱研发、团队被挖、手机产品力不足等一系列恶果,标准的死循环。

比如,在手机企业跨界智能汽车的潮流中,曾经的智能手机引领者魅族也有同样的心思,靠着10多年来在Android开发上积累的经验,去年3月,魅族曾把FlymeforCar车载系统作为Flyme的新生态发布。

尴尬的是,友商华为早已下手,以鸿蒙系统打造出了问界品牌,并与众多汽车企业牵手,生态已经建立;小米也已亲自下场造车,承诺0亿投入到研发;OPPO也与理想合作,不久前其FindX5系列与联想L9首发合作,为车主提供高效、稳定、便利的无感车门解锁体验。

而反观势单力薄的魅族,既没有在技术上表现出过人之处,也未在合作伙伴上取得重大突破,FlymeforCar更像是珠海小厂的自娱自乐,无法吸引外界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ls/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