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毕业六年,学制冷专业10年,准备“卓热十周年庆”活动上做一个专题分享,想了一个主题《制冷专业就业的「向前」和「向下」》,因为我属于卓越热能工程师计划的第二届学生,算是现在00后在校生们的大前辈,想着可以对师弟师妹多提供一些干货帮助,少走一些自己的弯路。

整个分享内容会基于我个人视角对冷链和数据中心两个行业的从业者现状来给未毕业的或正在择业的校友们一些参考。

冷链产业从业者现状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到对应从业者的在招聘网站上的薪资岗位,工作年限信息就能大致了解整个从业者的现状,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范围及项目类型,干货当然是对应薪资最优说服力。

简历1-高级工程师

base在北京,8岁工作16年,年薪在5万左右,这家公司是业内比较知名的国企设计院,企业规模人。

简历2-技术总监base在上海,41岁,工作17年,年薪45万左右,这家公司也是冷库建设和运营公司,全国有20+大型冷库对外出租。公司正式员工70+人。

总结感受

从业者学历:在搜罗分析从业者简历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冷链、冷库的制冷技术相关的从业者工作普遍都是以大专、职高,和普通三本民办高校为主,天商在里面已经算是排名靠前的高校了,例如上面这位总结第一学历也是大专。

产业公司:大部分都是没有听过的工程公司的名字,和我认知里面冷链行业缺巨头是一样的存在,更多是消费冷链的食品企业巨头,但他们对与冷链技术工程师的使用大部分都只需要到中专、大专学历的相关从业者可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无故障即可。零星有几个互联网巨头的岗位例如美团、京东物流的冷库设计规划岗,薪资差不多也与上面的总监对齐。

数据中心产业从业者现状

简历1-高级工程师

这个是我前同事的简历,原来就坐我后边,base天津某银行,专业负责人,年60万,工作10年,河工大本硕。

简历2-技术总监

这个是网上搜到的大牛的简历,不过这种应该是开挂的大佬不能当作普遍情况,但也能一窥行业暴利,在字节作为技术总监,年收入超过w应该问题不大。

通过经历也能够很简单说明问题,本硕都是西交大热能的,top2了,应届生进入华为,然后跳槽换的工作百度、苹果、字节都是知名互联网企业。

总结感受

从业者学历:数据中心从业者大多为硕士毕业,这时候名校的制冷专业就开始展现了,浙大,上交,西交,天大的相关专业的学校人才开始增多。

产业公司:从云计算公司、银行企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到运营商,到第三方IDC企业都有,工作岗位有机房运维管理,设计师,测试验证专家,实施项目经理,甲方技术代表等等

何为「向前」和「向下」?

这也是我最近用来对比和思考的两个产业,但为什么收入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分析其中底层逻辑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本质都是属于制冷的工程,一个冷却服务对象是ICT设施,里面是无价的数据和网络是新一代的基建根本,另外一个冷却对象是食品生鲜,里面是最最基础民生的供给。

那为什么都是很重要的制冷,随着改革发展都很快,二者的国内规模保有量都是得到了迅猛的增长,但冷链从业者的待遇及从业者学历比数据中心的差距如此显著?

我主要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

食品生鲜不是持续发热对象,尽管有室外围护结构的散热但就算冷库的冷机故障停机个把小时都不会有大问题,之前了解到不少冷库甚至为了省电都是晚上谷电开足降温,白天峰电直接关机不制冷的冷库。但数据中心空调停机分钟,服务器就会开始超温告警了,所以基本都是有n+1或者2n的冗余制冷设备配置,并且电源也都是两路市电保障,同时还有柴油发电机随时待命。这就把对制冷设备,冷却系统的可靠性提升了n个level,所以每日的巡检,日常的变更,各种消防演练都需要配置专业的工程师在现场进行管理和执行。我知道了不少万吨级冷库,机房平时都是“真无人值守”的,锁着门的,有问题了才派最近的制冷工程师慢慢悠悠到现场机房进去检查一下情况。也就直接导致了冷库的专业技术从业者水平要求和数量较低。

食品属于轻工业或制造加工业,本质还是属于压榨劳动者剩余劳动力的传统利薄多销的行业,大多发家于改革开放后的经商热潮,或者是国营厂改制等等例如做火腿肠的、做冰棒雪糕的等等,这些食品厂业主本身都挣不了太多钱,于是也不会在冷库设备上耗费太多的投入,和继承自微软,惠普,IBM,诺基亚,爱立信这些全球化ICT科技公司的通讯产业相比存在的巨大利润数量级的差距,所以冷库的制冷设备多国产,数据中心制冷和电力设备几乎清一色的进口品牌,设备都用最好的了,给现场管理设备人员的薪资还能少吗?

人才多就不由自主的卷了起来,人才多,竞争就激烈,政策和资金的不断涌入,导致行业从业者还经常相互挖人,互相转换上下游的角色,就推动了整个行业的不断向前,互联网公司每年都是唯kpi导向的管理方式,就注定了数据中心行业也需要开始无尽的内耗,各厂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建机房更快,又到竞争比谁建机房更省电,又到更绿色低碳,每年无数设备商,设计院,业主方都想在行业峰会上一展身手。就进一步推动了相互的挖角,跳槽,最后从业者也获得了一杯羹。

「向前」的数据中心制冷

数据中心制冷是随着通信产业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三大运营商,还是金融企业和现在最土豪的云计算企业,都是躺着享受了改革开放和巨大的人口红利,并且未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和规模还将进一步迅速发展和裂变。

对应的制冷技术人才也在不断的更新数据中心冷却水平,不断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功耗,已经从基础的水冷风冷系统,进化了一轮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现在又开始向服务器液冷大踏步地迈进。其中的制冷系统人工智控,AI算法寻优,机器人巡检,VR培训演练,AR远程指导,氢能利用,储能,负荷聚合各类最近技术层出不穷。也间接了带动了整个机电服务、能源服务行业的不断技术革新和进步。

总之,作为制冷专业的从业者,哪怕不在数据中心行业,我认为也需要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sh/1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