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一个吉利的数字,并没有带来好运,这是一天之内(8月31日)比亚迪跌去的市值。可能是被巴菲特14年首次减持的情绪影响,亦或许这种情绪掩盖了比亚迪本该被重视的隐患——除了销量,还有多大的想象力?

1、被增长掩盖的隐患

其实在大跌之前,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在行业承压、整体下滑的趋势下,上半年实现营收.07亿元,同比增长65.71%;毛利.41亿,同比增长75.35%;归母净利润35.95亿,同比增长.35%。半年利润等于去年一年,还夺回新能源汽车全球上半年销量冠军。

4个月前年报发布时,比亚迪的境况要看上去更糟糕。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分别达到29.36%和27.26%。如今虽收获喜报,但具体到备受期待的汽车业务,隐患就暴露出来了。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31%;汽车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是16.30%,相比去年反而下降了1.73%。而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营业成本为.5亿元,大涨.18%。

如果以归母净利润/总销量粗暴的公式作为衡量标尺,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成色就略显平庸了——年上半年比亚迪单车净利润约0.55万元。

尽管相比去年在千元左右区间的徘徊,如今表现已经是跨越式进步。但从年的数据看,全球23家车企的平均利润是78.4亿美元,丰田、大众、通用的单车利润都在人民币1万元以上,特斯拉更是超过6万。

国内车企平均利润只有16.7亿美元,仅为平均水平的20%左右。广汽、吉利的单车利润仅为-元;上汽约为元,东风则是元。略好的是长城,今年上半年单车净利依然过万。

显而易见,比亚迪盈利能力只达到了国内同行的及格线,还不足以担纲“国货之光”的桂冠挑战世界。

02比亚迪的三个难题

目前,比亚迪在A股的市值已经突破亿大关,超过上汽、广汽、长城、长安四家市值之和,新能源概念、销量、技术概念的红利,基本见了顶。

未来的故事怎么讲,将决定比亚迪的市值走向,而摆在其面前的是三个待解难题:

1、成本竞争力难以为继;

2、电池红利见顶之后,新动能从哪找?

3、缺乏立得住的高端品牌。

在新能源市场导入阶段,比亚迪做了难而正确的事——纵向一体化整合。在行业萌芽期,外部供应链并不成熟,自己造既稳定、安全、价格低。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断链,也让外界看到了比亚迪的优势。

但随着外部供应链成熟,自建供应链的优势就会淡化。

雪球上曾有人问段永平:比亚迪的护城河应该是成本优势,而且是比较重要的护城河。您认为呢?

段永平的回复是:呵呵,还没见过成本优势可以成“护城河”的。很少有企业能长期维持低成本,制造业好像没见过。靠低价卖产品的企业就很难有长久的,至少我没见过。这是我的观点,和比亚迪无关。

成本控制优势不能常吃,而窗口关闭前,比亚迪就需要新的增长点,再找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做。

随着市场成熟,比亚迪的电池优势也会逐步被追上。市场初期,消费者会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bj/1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