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JIN

景城学校《木槿》

学生随笔选登

第一期

寻找秋天的尾巴

景城学校二(6)班张亦宸

清晨,坐上地铁,

去天平山寻找秋天的尾巴。

一号线跑得有多快,

我的心情就有多愉快。

秋天的尾巴,

藏在一线天,

穿过白云寺,

躲到范仲淹纪念堂……

枫叶红了,黄了,枯了,

美丽极了。

秋天追随着我的脚步,

从山脚一直到山顶。

午后,嚼着麦芽糖,

坐上开往钟南街的方向,

用落叶当书签,

用我拾起的心意,

留住这份秋天的暮色。

随着《我与节气共成长》活动的开展,小作者在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之时,来到了美丽的天平山,寻找秋天的尾巴。小小年纪却有着极为细腻的感触,犹如这满地的落叶,化为对秋天的依依不舍、点点思念。

(指导老师:方菲)

旧手机

景城学校四(12)班王昱淞

一个周六的下午,阳光暖暖,妈妈在打扫书房,我在一边帮忙。

在书架的底部,我发现了一个盒子,打开一看,是几部旧手机。我好奇地问妈妈:“我家怎么有这么多旧手机?什么时候买的?还能用吗?”我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妈妈笑了,她拿起一部红色翻盖手机说:“这还是我上大学时外婆给我买的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的牌子,那时候还是蓝屏,主要就是发发信息、打打电话、看看时间。”我仔细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只有我半个手掌大,手机顶部还有个“小耳朵”,妈妈说那是天线。我又挑出一部银白色的手机,这一部的屏幕大了一些,下半部分都是摁键。妈妈告诉我,这是她上班第一年买的手机,是当时流行的“诺基亚”品牌,手机屏幕已经是彩屏了,铃声也是彩铃,里面有一个经典的游戏叫“贪吃蛇”。哪一回磕坏了一个角,哪一回差点掉进水里,妈妈如数家珍,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看着这一部部旧手机,再看妈妈现在使用的手机,手机越来越薄,屏幕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现在手机已是人们的必需品,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可以订外卖、订车票、买东西……当然,不仅是手机的变化,在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高科技智能产品,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和惊喜。

一部旧手机,让妈妈念念不忘,那个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暖风宁静、飞鸟暮光的岁月。

一部旧手机,也让我想到许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富足,幸福安宁,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好本领,做新时代的阳光少年。

这篇习作从小小的手机切入,小作者跟着妈妈的回忆一起感受了时代的变迁,也让我们体会到新时代孩子在阳光下成长的幸福。

(指导老师:王相宜)

难忘的一天

景城学校六(4)班魏文婕

“难忘的一天”,看着这个题目,我不由地想起外婆回家的那一天。

那天清晨,睡梦中的我被一个温柔的声音唤醒了:“球宝宝,该起床啦…”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的是外婆慈祥的面庞,充满着关爱。我猛地想起,今天是外婆要回老家的日子。

外婆一般在苏州待个把月,这次因为妈妈生小弟弟,外婆为了照顾我们,在苏州待了大半年。现在妈妈身体恢复了,小弟弟也长大了不少,外婆要回老家,因为那里还有很多事情要惦记。外婆在我们的一次次挽留中一直延后回老家的日期,但是今天,外婆是真的要坐上火车回家了。

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外婆忙忙碌碌的身影,她做事风风火火,对我是格外细心,为了让我吃好饭,总是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我的头发长,有时候洗头发总是弄得乱糟糟的,难免心情急燥。外婆就会耐心地帮我轻轻梳顺,抚摸着我的头发,告诉我如何洗顺头发的小秘诀……

今天外婆要离开了,我要好好照顾她一天!刚好今天是周末,我大声地宣布:今天我来负责做午饭,我要让外婆尝尝我的手艺!

妈妈陪我去邻里中心买了番茄、鸡蛋、青菜,还有蘑菇等等,因为外婆常年吃素食,我也只能尝试做这类简单的菜。系上外婆日常穿着的围裙,外婆在一旁指点着如何把番茄用开水烫去表皮,如何在鸡蛋中加点盐让鸡蛋划得更均匀,蘑菇上面怎么切花刀好看又入味,青菜要怎么炒才会看上去绿油油的有食欲……平时都是吃外婆做的现成的,今天自己第一次动手,还好有外婆在旁边指导。终于,三菜一汤上桌了,青菜炒蘑菇、紫菜豆腐、黑木耳炒芹菜、番茄鸡蛋汤。

饭菜摆上桌后,我拉住外婆要去盛饭的手,外婆的手粗糙,一看就是辛劳了一辈子的手,但是格外温暖。“说了不让你干活的,今天我为您服务嘛”。“好好好,让我的宝贝儿给我盛饭。”外婆欣慰地坐下来。“外婆,你尝尝这个,外婆,蘑菇香,你吃蘑菇……”我挨着外婆坐下,不停地给外婆夹菜,外婆吃得非常开心,我们一边吃,一边聊着天,转眼就到了外婆要去火车站的时间了。

到了火车站,外婆就要进站了,我们全家依依不舍地和外婆告别,只有小弟弟还不懂事地东看西看,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流在我的脸上,外婆还像小时候哄我睡觉一样,把我搂在她的怀里,对着我的耳朵说:“我的球宝宝都长大了,今天外婆还吃了你做的饭呢,你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我等着你放假了来看我。”

想到这里,泪水不知不觉又模糊了我的双眼,一眨眼,外婆已经回老家一年了,我时常会想起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想起她手把手教我做菜的平凡又温馨的情景!

小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与外婆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情感饱满。写文章就得用心去构思,用情去叙述。与外婆共处的时间不长,但是点点滴滴都刻骨铭心,回忆起来,心中满满的幸福。

(指导老师:姚瑶)

“睡神”老爸

景城学校三(12)班陈熙诚

我的老爸个儿不高,头大大的,眼睛小小的,整天笑眯眯的。

他最大的专长是“睡觉”,如果谁想一早上将他喊醒,那可难了。

星期六的早上,妈妈外出了,我坐在书桌边写作业。当作业做好时,挂钟的时针已指向十一点了。外面阳光灿烂,我伸了个懒腰,咦,老爸房间还没有动静。我走进去一看,哇,还在呼呼大睡呢!我一下扑在他身上,使劲扭来扭去,可老爸只是轻轻哼了两声,翻了个身,继续睡大觉。

我又用力推了推他,嘴贴近他的耳朵,说:“大头爸爸,该起床啦!”一连说了三遍,他无动于衷。嘿,小样,看来不拿出我的看家本领是不行了。我在手上哈了一口气,朝爸爸的腋下伸去,刚碰到咯吱窝,老爸大叫起来,“走开,走开,别打扰我!”

强攻不行,只有智取了。“有了!”我灵机一动,打开了电视,调到爸爸最爱的节目。还真行,他揉了揉眼睛,睁开了眼,起身,穿衣下床了。

别看老爸爱睡觉,他对我的学习还是挺关心的,那一次我作业写的不好,老妈脸上多云转阴,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临。老爸走了过来,笑着说:“你妈要给你吃竹笋炒肉丝喽。”妈妈白了他一眼。

老爸冲她挤挤眼,然后坐下来,陪着我,让我把作业重新做了一遍。老妈看了,点点头,消了气。

哎,这就是我的“睡神”老爸。

可爱儿子眼中可爱的父亲,用爱来观察生活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爱,这样细致欢脱的笔触一定与你那欢乐幸福的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指导老师:姚婧)

忘不了,那城墙

景城学校六(8)班赵伊陶

我就是所谓的“在城墙根长大的孩子”。

生在老城区,长在墙根下,穿过大公园,蹒跚越过雕花石栏,找到了自己的圣地,也遇见了你——历经二千五百载岁月的年轻朋友。你名为姑苏城墙,纵使你不及北京长城威武,不如南京明城墙雄伟,却也守着吴地姑苏一隅小桥流水,平江街行。

幼时,我倚着你的身躯,啃着“时间”一般的甜烧饼。你那双粗糙坚实的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哄我进甜甜的梦乡……

大梦一场,我听清了你为数不多却充满力量的每个字!

“你累吗?”我问。

“不累。”你说。简单的两个字却是那么坚定。

“你老了吗?”

“不,我还很年轻。”

又是只言片语,眼里却五味杂陈:四分回忆过去的无我,三分寻人无果的迷茫,两分静候故人的期待,一分放眼今朝的欣慰。

城墙啊,你已驻足千年,还在等谁?等阖闾大败楚国凯旋归来?等夫差报杀父之仇传来捷报?等伍子胥与孙武在你身下高论兵法?等越王勾践大举进犯殊死一搏,向天下宣告:“我这城墙定要保吴地一方水土平安”?

我还想问你啊,老城墙,只是你与我已渐行渐远……

多少年过去了,老城变了,你却选择放慢自己的脚步,留住那份岁月的坚守。老城墙,你可还在等待?等待着那年你脚边的女孩?等待着给她讲只言片语的故事?

倘若有来世,我愿做你身上的一块砖,日复一日地听你讲那千年的故事。

小作者以与苏州古城墙的对话为线索,连接了苏州的历史与现实,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小作者对这古城墙以及苏州这座古城深沉的爱。拟人化的手法,流畅的文笔,优美的文句更是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

(指导老师:王娜娜)

桂花香里寻秋曦

景城学校八(6)班万楚璿

秋天是画,是潆洄的流水,是流动的彩霞,披覆着宁静,像是被浅黄深红的细线一针一针地织成一般,细腻恬淡,朴实无华。正值此时,一朵朵桂花在树梢悄然开放。在寂静的岁月里,光阴流动着,一切都熟悉地像昨天。

苏州城的市区,无论是清晨时分的车水马龙,又或是夜晚的灯红酒绿,每一处都是烟火味。我此前住在彩香新村。门前常有武汉烤鸭和冰糖葫芦的叫卖声。

阳光透过又窄又小的窗口中,飘出清甜香味,我牵着母亲的手,匆匆下楼梯。“来一块白色的桂花糕,夹馅儿的。”天气多少已经有些许凉了,我紧握着桂花糕,留恋着这空气中的甜蜜,再三回望,离开了摊位。

有时闲来无事,我就和父母在平江路上闲转。卖糖粥的大锅旁就是桂花糕的白蒸汽。刚刚出笼的桂花糕又香又糯,洒满了桂花,一口咬下去,蜜桂沁人心脾,甜而不腻,一刹那的功夫,桂花糕就到了我的肚子里,那时,我才两三岁。

母亲见我这么爱吃,就打算在家里亲自做。她先把糯米筛了一下,再加入白砂糖,用清水搅拌均匀,之后把“粉雕玉彻”的糯米粉隔水蒸两分钟,出笼时热气腾腾,再用湿抹布包住,不断揉捏翻折,直到香味已经出来了即可。

最终,母亲将早晨晒干的桂花撒上去,切成长方形,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口尝尝,滚烫的,比外面的桂花糕要细腻许多,有时吃得太急还会流到胳膊上,你要问我烫不烫?罢了,都被甜蜜浸满了,那还在乎烫不烫呢。屋后还有秋千,有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手中拿着一块桂花糕,就像是真的有大片大片的桂花树拥着我一样。

搬家的那一天,我瞥了一眼桂花树,头也不回地走了,当时的我却不知道这一片都要拆了,再也见不到了。

后来啊,我明白了,只要心中恋着那份香甜,总能寻到的。

桂花香里有乡情、有母爱、有童年、有温暖,小作者用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将百般滋味融入记忆中的桂花香,除了细腻的情感能让人共情,文章的行文也是详略得当,十分流畅。

(指导老师:江蓉)

歌声里的故事

景城学校八(4)班许曦文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喜欢你……”一开门,就听到妹妹又在鬼哭狼嚎,我不屑地“嘁”了一声:“这唱的什么玩意儿?喜欢你?谁教的?一点也不好听!”

妹妹一被否定就发火,歌也不唱了,一边跺脚一边冲我吼道:“我不要姐姐说我唱歌不好听!”妈妈闻言走过来瞪了我一眼:“你都多大了,和妹妹吵这种无聊的架?去吃饭了!”

到了邻里中心的一家店,因为等上菜太无聊,我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硬币,转起硬币来。硬币在桌上骨碌碌地转了好久也不倒,妹妹在一边看的有趣,也不再叽叽咕咕地唱那“白龙马”了,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要转硬币!姐姐给我转!”我随手就给了她。

妹妹模仿了我好几次,硬币都一碰桌子就倒了,乒乒乓乓吵得她自己也急了:“姐姐!我为什么不会啊!”

“这个太难了,你用右手大拇指和左手食指一起转,会简单一点。”我一边说一边伸手比划给她看,但我坐在她对面,左右是反的,换个大小孩可能会知道要反过来,可妹妹只会洋溢着满脸的单纯大叫:“姐姐你拿反了!这只才是右手!你那是左手!”

我翻了翻白眼说:“这是我的右手!”

“才不是!你的是左手!”她居然生气了,仿佛我不相信她一样,引来左右桌许多目光。

我一句“真笨”就要脱口而出,忽然瞥到妈妈不满的眼神,于是临时咽了回去。只听见她压低声音对我说:“你就一定要跟她杠吗?她还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多大人了?和小孩吵很开心?”

我听了,觉得悻悻的,以前别人说我幼稚,我就听听,笑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反正我勉勉强强也算个小孩。哪怕妹妹比我小了快10岁,逗她生气我也乐在其中。乐在其中,却不知道给作为真正小孩的她添了多少烦恼。我压根就没意识到,相差10岁,我也该有个姐姐的样子了,哪怕没法管好她,也得做个榜样,至少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她的烦恼上。

回去的路上,妹妹又嚎起了那首《白龙马》,我轻轻地纠正她:“是几万里,不是喜欢你。”妹妹头一偏:“可我就喜欢这么唱!”

我惊讶了一下,原来这一点点大的小孩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我居然一贯以“无知”来印象她。心中涌起一丝愧疚。

“好吧,那你唱吧!”我罕见地温和地妥协了。谁叫我们是姐妹,谁叫你喜欢我,谁叫我也喜欢你呢。

特别可爱的一篇小文章,细碎的、温暖的、真实动人的日常小事。却又以小见大,折射出一个可爱的妹妹,一个善思的姐姐,一份温馨的亲情。一首普通的歌也变得可爱起来了。

(指导老师:栗仪)

看见

景城学校九(1)班吴昕烨

“身在高山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身在皇宫的雕梁画栋间,纳兰性德却深情地提笔,描绘出自己渴望回归山林的“自然之梦”。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国艺术有“听香”之说,香影虽无形,却能给人有形之身给予精神上的观照与心灵上的慰藉。静默思之,自然之美便在于此。它让每一个奔走于红尘滚滚的灵魂沉静,嗅一嗅浮动的暗香,心灵得到了自然的洗礼,便是芳香四溢。

国学大师林语堂便是“与草木相亲”的文学家,当我们与自然亲近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灵魂在泥土里闻到芳香,身心便在自然中诗意地栖息。

至叹如今,如陶潜、庄周般真正回归自然,摒弃一切世俗尘念的澄澈灵魂,又有几许?与桃李春风相伴的“自然梦”似是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在那一亩田地里,永远不会开花结果了。

留在我们心里的那个“自然梦”,人皆有之,只是有些人用心专注,能让开花结果,而世间常人如我们挣扎于功利间,有时忆起那个纯净美好的自然,心向往之,却又觉得遥不可及。身于功名利禄间,我们已经被物质的充盈麻木,我们已经被一切物质的幻想沉醉太久,忘记把信交给最清新、最诚挚的自然。

“太急切地在追求,只能在我们眼前带来陶醉的幻境。”席慕蓉在《透明的哀伤》中感叹。

是时候吹一吹来自自然之美的清瘦的风了。物质充盈下,人们心灵上的脂肪已经太厚了。

如果说尘世中的我们已经无法走出世俗的桎梏,我们已经深陷物质的围局,不如放慢脚步,用心浇灌心中的那一棵自然之梦的种子,让它开花结果吧。身无法摆脱束缚,就让灵魂放旷高蹈,脱落凡尘,在自然的天空下,高翔远翳。

暗香氤氲在湖畔,浮动在目光下。其实,她一直在我们心间流淌,期冀着自然梦开花,结果。

倘若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作者不仅看见了外在的物,更用敏锐的眼睛尝试着去看社会的现象。作为初学议论文的学生,能将自己的文学积累融会贯通串联成线,也让读者仿佛沐浴在清瘦的自然之风中。

(指导老师:徐阳)

温情的自行车

景城学校九(3)班刘洛岐

沿着楼梯上了三楼,推开门,那些似乎是上个世纪的东西便呈现在眼前。烟尘乱飞,折射着太阳的金光,我看见那辆自行车。

似乎是蓝色,覆满了灰尘,踩脚不知去哪了,只剩一个车架子,没法再骑,车上依稀有字,我问外婆是什么,她说这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从前经常骑它带我上街,现在是个老物件了,只能看看。一瞬间,无数温暖的回忆带着光影纷至沓来,点亮了我的心绪。

大概是四岁,外婆骑着自行车带我上街。她怕我会从后座掉下来,挑了家里有靠背的小木椅,用布条细细裹好,牢牢绑在后座,还用两根亮黄色的丝带拴在前座,让我用手拉着。车左右晃荡,丝带绕过手背在空中飞扬,温暖又明亮,这是我童年的模样。

我十二岁,借着外婆的自行车来骑。车很高哇,我坐上去脚尖刚好点到地。车把被握得脱了色,漆也快掉光了,可我一踩踩脚,伴随着“吱呀”一声,竟有扶摇直上之感。螺丝有些松,车左右晃得厉害。可我一想,我的童年可不就是在这辆自行车上摇出来的吗?我不禁哑然失笑。

“外婆,把后面的那把椅子拆了吧,这样怪重的。”

“不拆,不拆。”她摇了摇头,“习惯了后面有重量,拿掉了怕不习惯。再说,椅子装着总感觉你坐在上面,就不敢骑太快,更安全嘛。”

外婆有的时候真的很可爱,可爱得让我想要落泪。

她可以骑很快,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事情。可是她不会。因为我在她身后。因为我在她身后,所以她考虑我,牵挂我。这是我的外婆和她的自行车。我突然想起,因为它的摇晃,我多少次睡去。外婆就将我捆在她背上,慢慢向前行,走过了那么多岁月,甚至连未来都不再遥远。

回忆四散开去,眼前还是那辆永久牌自行车。

烟尘依旧折射着太阳的金光,我看见那辆自行车,两根黄丝带温暖又明亮。

老物件自行车,承载着温暖人心的祖孙情。本文语言细腻动人,细节丝丝入情,行文流畅从容,极具感染力。

(指导老师:姚娴静)

爱笑,让我与众不同

景城学校七(10)班郑宇佳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通通都吹散。”笑,是人的一种平和心态以及善良的内心的表现。而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爱笑的人。

有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笑,只是有感而发的愉快、轻松和喜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笑”的地方。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不会笑,于是有模有样地在镜子前“练习微笑”。看着镜子中眼睛瞪得很大,咧着大嘴巴的自己,又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家人们都为此感到诧异。

上小学时,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腼腆,上课时鸦雀无声,没几个人举手发言。个个都表现出一种忧郁的表情,我十分纳闷,反而自己整天一蹦一跳的,显得不太合群。但经过时间的磨合,同学们渐渐熟了,脸上也漾起了微笑,我快活极了。看到同学们的笑脸,我嘴角也露出一丝微笑。

一眨眼,我成为了一名中学生了。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原来活泼,但依然爱笑。有一次跑操,天气可真冷啊,嘴中还可以呼出“云团”呢!脸冻得像熟透了的水蜜桃。跑起步来别说多冷了,更何况要跑米呢?我跑着,喘着粗气。“本以为自己会晕倒在跑道上,跑完在怀疑自己是否‘灵魂出窍’了。”有同学开玩笑道。我终于跑完这米了!同学们早已疲惫不堪,而我却笑着,不知是自豪还是惊讶,是难以相信吗?这时的我再回首看看那些被踩在脚下的跑道,只不过是一朵朵娇弱的花。

爱笑,让我与众不同!

字里行间透出一位阳光少女积极乐观的心态,反映了原汁原味的中学生活。灵活运用了神态、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立意新颖独特。

(指导老师:孙婵娴)

——END——

供稿:教科室

美编:周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ojiyaa.com/njysh/4651.html